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什么样的教育算是成功的教育?孩子能承受多少所谓的挫折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算是成功的教育?孩子能承受多少所谓的挫折教育?

小学的同学她的妈妈是高中老师,因其父母考虑自己年纪大一些,想让她找早点读出书来,年幼的她在妈妈的指导下,小学连跳两级,在所有家长眼里她是理想的好苗子,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孩子多半会不负众望考入大学的。小学一年级我们两个放学结伴而归,她是完全按照妈妈的指令去行动的,她妈妈让她放学后十分钟内回家不能在外面玩,我很无知的对她说数一个数是一分钟,然后就从一数到十。结果她一路哭着跑回家还跌了一跤。她妈后来告状,我成了欺负同学的小孩了。我们从此成了陌路。在我和小伙伴还热衷于烤土豆,捡花玻璃片,捉蜻蜓的时候,人家已经上了初中了。但初中时她的妈妈便开始为她的叛逆操了不少心,再后来听说她进了中专.......
初中的班长,各方面都很出众。只感觉她不爱笑,让人觉的很成熟很老道。一次和另外一个女生去她家玩,她向我们道出留在她心中永远的痛:在她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爸爸辅导她功课,给她做三年级的数学题,她做不出,她爸爸一怒之下,让她跪搓衣板,直到她妈妈回来,跪了大概有三个小时。
在后来听说她上了大专......
这两位都曾蝉联班级或年级第一的。
最害怕去的一个同学家,因为她有一个学不好的姐姐,他的爸爸老是吼她,她是那样清秀瘦弱,每次见她总是一副惴惴然的样子,一头秀发在那重压之下,依稀可见头皮。每次我去她家她姐姐总躲到奶奶的房间。即使她爸爸不在家,我们也不敢大声说话,怕她爸爸会一下子跳出来。
现在这样的家长可能不多了,但如果学校是这种高压严格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孩子该何去何从呢?

[ 本帖最后由 小米豆妈妈 于 2009-6-3 23:26 编辑 ].

TOP

谢谢!所言极是,让人深思,让人自醒。自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只是我们生长在这社会,我们不能不食人间烟火。
久违的学校也因我们唯一的孩子而再次走进我们的生活。
高强度的学习和高压管理模式的学校究竟会带给我们孩子怎样的深远的影响?
超强压力会不会让孩子厌学,会不会让孩子身心受损........

TOP

太美了,只感叹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啊!.

TOP

太令人沉痛了!

我们该怎样帮助我们的孩子!

惊恐:遭老师责骂之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12:37  信息时报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白云心理医院心理科主任及网瘾治疗中心督导,白云心理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擅长家庭婚姻问题尤其对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和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

  一个小男孩在他上三年纪的时候,被老师叫去训话。在办公室,语文老师当着其他老师的面,抖着他的作业本怒目圆瞪大声训斥,“你这也叫字?整个的一群乌龟在爬!你还真厉害,能把字写得这么丑!”惊慌失措的小男孩在老师们面前低着头,拼命拉着衣角强忍着泪水。从那以后,小男孩开始抗拒写字。他不敢写,后来渐渐地发展到完全写不了。看到本子心里就发慌,拿着笔手就发抖。

  当他到我这里来求助的时候,他已经是20岁的小伙子了,手里拿着东西还是会不自觉的发抖。他说,拿着东西就心里发虚脑袋发胀,手就不听使唤了。也许那一刻的伤害已经不那么令他深刻,但潜意识的恐惧依然伴随着。可想而知,小时候老师的那一次训斥带来的心理阴影对他的伤害和影响有多严重!

  老师要为学生排忧解难,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但如果一个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排解压力,他又如何有能力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矛盾多元化、压力激增,少年儿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其实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跟其中小学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某些人在中小学期间遭遇的困惑、压抑的情绪、产生的心理矛盾,也许在当时并没有表露出来。大学以后随着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业就业的压力增加,往往很容易诱发诸如抑郁、焦虑、狂躁等心理疾病,严重者甚至选择了自杀。

  然而,在社会各方强烈呼吁打破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瓶颈,提高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时候,现实突出的问题是,在国内,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的,有教材,但并没有采用;有教师,但并不专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人才和资源极度匮乏。而且现在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不但是学生,就连教师群体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因此培养专业的心理教师人才,开设专业心理课程和把学生心理健康指标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刻不容缓、缺一不可。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