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的女子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9016a0ea4a8ff16e#rd
历史百人会成员 张耀杰
我虽然有过七年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经历,并且至今依然是一名学生家长,对于教育问题却没有进行过专门研究,这里只想简单介绍一下民国时代的女子教育。
吕碧城:没有正规学历的女校长
我在前不久出版的《民国红粉》一书中,一共介绍了23位女性主人公,其中的吕碧城青少年时代并没有接受过现代化的正规教育,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办女子学校的女校长。扶持她创办和经营天津公立女学堂的,是当年中国男权社会第一流的精英人物,包括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以及他的重要幕僚唐绍仪、傅增湘(沅叔)、严修、卢木斋,还有天津《大公报》和北京辅仁大学的创办人、著名天主教徒英敛之。
天津公立女学堂正式开学的时间是1904年11月17日,至今已经有110年的历史。这所学校的第一任监督即校长是袁世凯手下主管教育的傅增湘。可惜的是吕碧城才高气盛,很快便与傅增湘、英敛之等人闹出纠纷。半年后,傅增湘、英敛之等人辞去学校董事会职务,由刚刚22岁的吕碧城出任由天津公立女学堂改名的北洋女子公学的监督即校长。吕碧城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女子公学的女校长。
进入中华民国后,北洋女子公学与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合并为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功成名就的吕碧城与唐群英、沈佩贞等女界名流一道,出任袁世凯的总统府顾问。北洋女子公学以及后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先后教育培养出来的知名女性人物包括先到袁世凯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后来嫁给冯国璋的周砥,辛亥革命期间在上海发起组织女子尚武会和女子参政同盟会的女界伟人沈佩贞,辛亥革命期间在上海参与组织女子北伐队后来嫁给黄郛的沈亦云,与国民党元老张继结合的崔震华,与北京大学教授陈源结合的女作家凌叔华,与鲁迅走到一起的国民党员许广平,后来成为中共女党员的刘清扬、邓颖超、郭隆真……
第一届国立女子大学学生
《民国红粉》中的23位女性人物,接受过正规的现代大学教育的有宋庆龄、何香凝、陶琴薰、张幼仪、李超、庐隐、冯沅君、王右家、刘清扬、冰心、林徽因共11 位。其中的李超、庐隐、冯沅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届国立女子大学的大学生。1923年10月和12月,上海《小说月报》分两期刊登庐隐的中篇小说《海滨故人》,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女大学生婚恋生活的一部作品。其中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第一届女大学生的情感实录。
小说中的自传性人物露沙即庐隐本人,玲玉是苏州籍同班好友陈定秀,云青是福建同乡王世瑛。宗莹是福建同乡程俊英。露沙的恋爱对象梓青,是北京大学法科政治学门已婚大学生郭梦良。云青即王世瑛的恋爱对象赵蔚然,是与王世瑛、庐隐、程俊英、郭梦良同为福建人的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生郑振铎。王世瑛后来嫁给张君劢,程俊英后来嫁给了心理学教授张耀翔。
1924年2月,庐隐的同班同学冯沅君,在上海《创造》季刊发表自传体婚恋小说《隔绝》。《隔绝》以及此后的系列小说《旅行》《慈母》《隔绝之后》,以大胆的笔触表现了男女大学生的自由恋爱,并且为这种自由恋爱注入了读书进取的硬性指标。从小被裹了小脚的冯沅君,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后来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大哥冯友兰、二哥冯景兰出面,帮助说服母亲解除了包办婚姻。冯沅君系列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隽华就是她自己,隽华所恋爱的已婚大学生士轸,就是河南济源籍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王品青。
王品青是鲁迅和周作人的追随者,是周作人主编的《语丝》周刊的主要作者之一,北大毕业后到“某籍某系”直接控制的北京孔德学校担任中学教员。由于王品青毕业后不再愿意读书进取,在冯沅君陪同下回到开封报考两次留美名额都没有考取,喜欢读书进取的冯沅君便移情别恋,接受了小她三岁的江南才子陆侃如的求爱。冯沅君当时是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毕业的第一位女性研究生,陆侃如正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跟随梁启超、王国维等人攻读研究生;除了星期天进城约会之外,两个人主要是通过书信联络情感。陆侃如有一次写给冯沅君的情书被王品青发现,王品青因此发了疯,后来被家人接回河南老家,很快就病死了。对于喜爱读书进取的冯沅君来说,既志同道合又相得益彰的陆侃如,显然是比王品青更加合格达标的婚恋对象。
1929年1月,陆侃如和冯沅君在江苏海门举行结婚仪式。两个人的婚后生活和共同兴趣,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方面。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昙花一现的女性婚恋作家,冯沅君从此淡出了文坛。冯沅君、庐隐的同班同学中还有一位著名女作家叫苏雪林。在我见到的所有关于冯沅君的介绍性文字中,晚年苏雪林的一段话最为经典:“冯沅君则是我北平女高师的同班同学,文笔优美,学术湛深,她丈夫陆侃如,两人都是有名学者,沅君的哥哥冯友兰名气更大。他们兄妹都会扯顺风旗,从不与时代潮流相违背,怎会被红卫兵斗死,深不可解。”
所谓“扯顺风旗”,意思就是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苏雪林说冯沅君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斗死,属于道听途说的以讹传讹。1957年,山东大学副校长陆侃如被打成右派分子,他与女秘书通奸的事情也被揭发出来。1963年,冯沅君被任命为已经从青岛迁到济南的山东大学副校长。1974年6月17日,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副校长冯沅君,因直肠癌医治无效,在陆侃如陪伴下离开人世。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的人性都是立体的,或者说是多层级、多侧面的。像冯沅君这样的历史人物,其实是在艰难曲折和丰富多彩的人生抉择中读书进取的。假如只是平面化地赞美她的小说和学问多么好,而忽略了她艰难拼搏的真实经历,这样的历史说教是完全不可能感染人心、陶冶灵魂的,也是很难让人们记住冯沅君这个人的。真正的励志进取,首先必须说真话讲真相,连真话和真相都不敢面对的人,永远不可能自我健全、励志进取。
留学美国的宋美龄与冰心
宋美龄与冰心是先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尔斯利学院(WellesleyCollege,MA)就读的著名校友,正是基于这样一层关系,1940年夏天宋美龄以校友名义邀请冰心、吴文藻夫妇到重庆参加抗战工作,冰心夫妇的家庭命运和政治地位,由此得到提升和改善。1946年初,吴文藻的清华同学朱世明将军出任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约请吴文藻担任该团的政治组长,兼任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同年11月,吴文藻回国把冰心和小女儿吴青接到东京。
1948 年1月,日本《淑女》杂志在第1卷第1号隆重刊登冰心的谈话录《闻名于世的女杰·我眼中的宋美龄女士》,冰心在这篇谈话录中以生动活泼的口吻高调赞美了第一夫人宋美龄:“女士有时是主席的顾问,有时是翻译,有时是秘书,有时是老师。对主席来说,女士就像自己的眼睛和手一样不可或缺。”
这里的“主席”指的是当年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关于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基督徒式的模范婚姻,冰心赞美说:“是的,夫人是集各种各样的特点于一身的女人。她喜欢整洁,衣服的颜色总是那么协调……这一切使两个人的家庭生活美好而充实。”
1951年秋天,吴文藻、冰心一家在周恩来、罗青长安排下秘密回到北京。与晚年冰心来往密切的老舍儿子舒乙,在《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中写道:“吴文藻和冰心一家由日本秘密回国是由周总理亲自安排的,安全部具体实施营救和迎接的。到北京后周总理专门为他们买了一所小房,在东单洋溢胡同,并暂时对外保密。周总理亲自接见了吴先生和谢先生,详细听取他们的汇报,并一再叮嘱,今日所说一切 ‘打死也不说’。”
种种迹象表明,冰心在与宋美龄、蒋介石夫妇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还与共产党方面的周恩来、邓颖超、郭沫若等人建立起了秘密联系。对于前者,冰心晚年采取的是遮蔽隐瞒的态度;对于后者,她采取的却是引以为傲并且高调宣扬的另一种态度。1991年的冰心又把最高规格的赞美之辞——“我国20世纪的十亿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奉献给了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可以说,世纪老人冰心既左右逢源又政治正确的处世方略和女性智慧,在这两句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仅就文化教育而言,中华民国时期堪称是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继春秋战国时期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无论当时的青年男女在家庭内部的私生活领域遭受过多么残酷的家族专制,当年的政府公共权力对于私人领域的自由自治、财产私有以及由此而来的包括男女双方在内的当事双方契约平等的合法权利,还是很少加以干涉和剥夺的。当年的文化教育领域在整体上呈现出的是自由办报、全民办学、教授治校、社团自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性局面。当年的高等院校除了国立南京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之外,另有燕京大学、复旦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教会学校,以及民办私立的南开大学、北京朝阳大学、上海中国公学等等。在各个大学教授治校、自主招生、自由报考、双向选择的情况下,像今天这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全国统一的应试高考,基本上是不存在而且也不需要存在的。诸如此类的成功经验和教育传统,无论如何都是值得今天的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反思和虚心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