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老封与大家讨论平面几何——与丘成桐零距离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7-5-5 10:10 发表 \"\"
大学的呀。“负担”新闻。
新闻系不简单啊。.

TOP

我曾在《数学通讯》杂志上讨论过更一般的问题:

在△ABC周围作三个已给定形状的三角形BCA′、CAB′、ABC′,如何由A′、B′、C′三点及三块已知的形状倒过去确定原△ABC?

这一问题已彻底解决。.

附件

070505-6.GIF (7.13 KB)

2007-5-5 10:31

070505-6.GIF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封 于 2007-5-3 20:33 发表 \"\"
挂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设△ABC中,A点关于BC边的对称点为A′,B点关于CA边的对称点为B′,C点关于AB边的对称点为C′。
经探索发现,对某些三角形来说,A′、B′、C′可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谁能把这样的三 ...
经过探索,我得到的结论是,满足A′、B′、C′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点的轨迹是比较复杂的方程曲线,每条边上下各有一条,共三条曲线,附图中点B、C的坐标分别为(-a,0)、(a,0)。

[ 本帖最后由 老殿 于 2007-5-5 13:34 编辑 ].

附件

yzh.gif (18.43 KB)

2007-5-5 13:27

yzh.gif

TOP

回复 #394 老封 的帖子

中学的几何,需要分难么细。真希望有实用几何。.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殿 于 2007-5-5 13:18 发表 \"\"


经过探索,我得到的结论是,满足A′、B′、C′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点的轨迹是比较复杂的方程曲线,每条边上下各有一条,共三条曲线,附图中点B、C的坐标分别为(-a,0)、(a,0)。
很高兴又遇到老殿了!的确,这种关系确是比较复杂的。利用余弦定理,不难用△ABC的三边长a、b、c表示出△A′B′C′的三边长,但因涉及余弦三倍角,所以写出的关系很繁琐,不便应用。

现除了120°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这一平凡情形外,我还未能在几何画板中精确画出使A′、B′、C′真正共线的图形,能不能构造出一个实例来?这样就能验证前述猜测。

请问,你这条曲线是用几何画板画的,还是用Mathematica画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StarBugs 于 2007-5-5 13:30 发表 \"\"
中学的几何,需要分难么细。真希望有实用几何。
难,并不是平面几何追求的目标。但遇难而退,也不是学习平面几何所应有的态度。单教授曾经说过,学习数学不能老是“喝白开水”。应该去思考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哪怕很难也不会影响我们思考的乐趣。只有不畏艰险,才能领略到胜境!.

TOP

多做“好的数学”,经常思考有质量的问题,才能从中磨炼出人的素质。

题目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题,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另一种就是我所说的有意味的问题,这往往需要靠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解决,思考这类问题才更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TOP

对于前面那个问题,当周围三个给定形状的三角形都是以120°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时,就相当于是拿破仑定理的情形。
因此,若△A′B′C′不是正三角形,逆问题便无解;
若△A′B′C′是正三角形,情况就变得不确定,这时有无穷多解──可随意取一点作为A,然后作△AC′B、△AB′C使之为120°顶角的等腰三角形;这时可以证明△A′B C也一定是120°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因此△ABC便满足要求。.

附件

070505-7.GIF (7.28 KB)

2007-5-5 23:23

070505-7.GIF

TOP

再挂一个逆问题供大家思考:

作△ABC每个顶点关于对边中垂线的轴对称点A′、B′、C′,问如何由△A′B′C′逆向确定原△ABC?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明天公布答案。.

附件

051027-1.GIF (4.56 KB)

2007-5-5 23:29

051027-1.GIF

TOP

答案

问题:作△ABC每个顶点关于对边中垂线的轴对称点A′、B′、C′,如何由△A′B′C′逆向确定原△ABC?

答案:作出△A′B′C′的外接圆,并分别作∠A′、∠B′、∠C′的外角平分线,依次交外接圆于A、B、C三点,则△ABC便满足要求。.

附件

070506-1.GIF (5.48 KB)

2007-5-6 00:36

070506-1.GIF

TOP

注记:其实上述操作有一规律──由此作出的A′、B′、C′三点总位于△ABC的外接圆上,因此外接圆这一不变的框架便应是我们考察此题的重要立足点。

不难发现,△A′B′C′的三边方向与△ABC的“垂三角形”恰分别平行(反位似)!由此就不难找出前面的作法。.

附件

070506-2.GIF (5.43 KB)

2007-5-6 00:37

070506-2.GIF

TOP

我还曾将此改编成简易的题(2005年10月27日):

“已知:五边形APBCQ中,AP=AQ=BC,且PB∥AC,QC∥AB(即APBC和AQCB都是等腰梯形);BE⊥AC于E,CF⊥AB于F。求证:PQ∥FE。”

不难体会到这题和上面那个结论的彼此等价性。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7-5-6 00:43 编辑 ].

附件

070506-3.GIF (3.17 KB)

2007-5-6 00:38

070506-3.GIF

TOP

如果把由△ABC确定△A′B′C′的过程反复迭代,就可得到如下漂亮的图形。
不知这是否满足StarBugs的美学要求?.

附件

070506-4.GIF (17.55 KB)

2007-5-6 00:38

070506-4.GIF

TOP

回复 #406 老封 的帖子

这是用画板画的,而且已经验证你的猜想没有问题,文档马上发到你的邮箱中。

[ 本帖最后由 老殿 于 2007-5-6 08:27 编辑 ].

TOP

回复 #414 老封 的帖子

关于对边对称的顶点三角形反复迭代最终得到一个正三角形,能够简单证明吗?.

TOP

我估计这种迭代未必都趋于正三角形,有不少三角形最终会掉到共线的“黑洞”中去。.

TOP

向老殿致敬

刚刚收到了老殿的邮件。

他的这一精确图形表明,前面猜测的正确性已借助几何画板得以证实!

现继续征求数学上的证明。.

附件

070506.GIF (7.58 KB)

2007-5-6 11:31

070506.GIF

TOP

这是老殿的邮件:
“×兄你好:
这是满足A'、B'、C'共线的画板文档,可以验证你的猜想都是正确的。假期很忙,没有多少时间和你讨论问题,只有羡慕你们讨论的份。
弟:殿林
07-05-06”.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殿 于 2007-5-6 08:20 发表 \"\"
关于对边对称的顶点三角形反复迭代最终得到一个正三角形,能够简单证明吗?
刚才我在研究这一迭代过程,发现其中出现了混沌现象,极为复杂!

正三角形似乎只是一个“吸引子”,但“黑洞”肯定是大量存在的。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7-5-6 16:07 编辑 ].

TOP

数论中的例子

作为对照,我建议大家可以试着玩一下数论中的如下迭代:

把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的全部“真约数”(包括1,但n本身不算)全部加起来,得到一个新的自然数;然后不断重复上述过程。

例如:20→22→14→10→7→1
大多数自然数都会像这样最后终止于1(倒数第二个是质数)。但也有例外:
         6→6→6→6→···
         28→28→28→28→···
以上这些就是所谓“完全数”;又如:
         220→284→220→284→···
         1184→1210→1184→1210→···
以上这些就是所谓“亲和数”;已经找到三节循环乃至28节循环的存在,不过数字都挺庞大。(可参见《数论妙趣》第4章)
甚至近年有人还证实了这类序列有发散的可能性!.

TOP

回复 #419 老封 的帖子

看着你们对几何的这种执着,感动~~.

TOP

我儿子编了个vb小程序,求自然数的真约数和,还能不断迭代。大家试试看!
(用法如下:把数字输入第一个文本框;先点击上面的按钮,再不断点击下面那个按钮,直至最终变0为止).

附件

真约数和.rar (3.12 KB)

2007-5-7 11:16, 下载次数: 33

TOP

用这个程序,玩玩360的迭代过程:

360→810→1368→2532→3404→2980→3320→4240 →5804→4360→5540→6136→6464→6490→6470→5194→4040→5140→5696→5734→3194→1600→2337→1023→513→287→49→8→7→1.

TOP

引用:
原帖由 carrie813 于 2007-5-7 11:12 发表 \"\"
看着你们对几何的这种执着,感动~~
谢谢鼓励

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愉快的学习过程。


被逼迫着去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可谁要是被剥夺思考的权力,那将是一件更为痛苦的事情!.

TOP

昨晚儿子对求真约数和的vb小程序又作了改进,使用效果好多了!

只要将一个初始值输入框中,就可不断迭代成串。大家不妨下载试试。

如像222,840这些数,都会发生爆长现象;6,66,666,6666,······这一串数表现也都非凡,真是奥妙无穷。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7-5-9 12:58 编辑 ].

附件

真约数和.rar (3.74 KB)

2007-5-9 09:32, 下载次数: 33

TOP

这是个生成醉鬼路线的画板,也是儿子作的:.

附件

07050801.rar (1.17 KB)

2007-5-9 12:23, 下载次数: 40

TOP

明晚又要公开课了!
忙于准备,没时间了。.

TOP

回复 #428 老封 的帖子

又要开公开课啦, 在哪里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黑发侠女 于 2007-5-10 16:47 发表 \"\"
又要开公开课啦, 在哪里啊
明晚6点半,还是老地方。
www.jw-edu.cn/.

TOP

又有一位解题高手——安徽唐传发老师,他还没有登陆,仅仅只是浏览了网页。
他对△ABC每边向对边作轴对称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新思路:什么时候△A′B′C′的面积恰与△ABC相等?什么时候是两倍?四倍?最好把充要条件一一找出来。
注记:上面已提到,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A′B′C′的面积是其三倍,其实这也是充要的;而极大值五倍是取不到的,只有当△ABC退化成线时才能趋近于它。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7-6-1 11:33 编辑 ].

TOP

是要这几种情形吗?.

附件

等面积.gif (19.31 KB)

2007-5-11 16:20

等面积情形

等面积.gif

2倍面积.gif (18.81 KB)

2007-5-11 16:20

2倍面积情形

2倍面积.gif

4倍面积.gif (17.28 KB)

2007-5-11 16:20

4倍面积情形

4倍面积.gif

TOP

太好了!老殿,干得漂亮.
能否把画板文件发给我?.

TOP

画板文件已经发送到你的邮箱。.

TOP

承老殿指出,我上面说的“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A′B′C′的面积是其三倍,其实这也是充要的”这句话有漏洞。
其实除了直角三角形外,当顶点A在另外两支曲线上运动时,仍能使△A′B′C′的面积是△ABC的三倍(见图)。
因此,使面积为三倍的A之轨迹就有:
(1)以BC为直径的圆;(2)过B、C所作的BC之垂线;以及(3)上述两支高次曲线。
情况真够复杂的!
不过,还可注意到细微的区别: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A′B′C′的顶点是按逆时针排列的;而对应于上述曲线之情形,△A′B′C′的顶点就改以顺时针排列了。看来若改用有向面积,就能区别上述两种情形了。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7-5-14 16:36 编辑 ].

附件

070514-1.GIF (3.62 KB)

2007-5-14 10:34

070514-1.GIF

TOP

开班了

本周末,老封的初二、初一班先后推出了。
据初二的同学说,内容过浅了一些。是的,这是第一节开场白,有些内容照顾到了在座的那些小同学。从第二节课开始,会及时调整节奏的。
希望班内同学涌跃与老封讨论!
需要几何画板软件的同学,下次可稍稍提早到校,在课前拷贝。.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封 于 2007-5-14 10:34 发表 \"\"
承老殿指出,我上面说的“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A′B′C′的面积是其三倍,其实这也是充要的”这句话有漏洞。
其实除了直角三角形外,当顶点A在另外两支曲线上运动时,仍能使△A′B′C′的面积是△ABC的三 ...
正如老封所言,采取有向面积,上述解是一组的,如果不考虑面积符号,一般情况下都应该有两组解,只有共线时解是一组的,但当面积比为4时,另一个解已经退化为一点,即正三角形一个顶点,面积比为(4,5)之间的解已经为“虚的”曲线。

[ 本帖最后由 老殿 于 2007-5-14 14:40 编辑 ].

附件

等面积'.gif (19.64 KB)

2007-5-14 14:30

等面积情形的另一个解

等面积'.gif

2倍面积'.gif (21.05 KB)

2007-5-14 14:30

2倍面积情形的另一个解

2倍面积'.gif

4倍面积'.gif (20.49 KB)

2007-5-14 14:30

趋近4倍等面积的情形

4倍面积'.gif

TOP

3倍面积比的另一种情形正是以BC为直径的圆及该圆在B、C两点处的切线。.

TOP

看来这个问题已研究得够彻底的了。
数学中有些问题比外表看来的更为复杂,几何也不例外。
作三边的对称点,看似简单,没想到导出了这么一系列的问题。真佩服老殿穷追猛打的钻研精神啊!.

TOP

老封过誉了,你那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才更令人佩服。
正如你所说有些问题比外表看来的更复杂,也许是这种复杂性里蕴涵着迷人的数学美,才令人流连于其中不忍离去。
愿更多的人能和我们一起畅游。.

TOP

我的感觉是,当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操作后,其复杂性会意外增加。
昨晚又在研究一个新的构形——任意直线关于△ABC三边作轴对称的直线,围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发觉这个图形意蕴非常丰富。现已将初步成果写下来了,见:
ww123.net/baby/thread-4419985-3-1.html.

TOP

请教封老师,儿子读初二,这几天学校在教平几(梯形、正方形等),儿子掌握得不好,怎么办?谢谢指导。.

TOP

引用:
原帖由 xiangying 于 2007-5-16 09:41 发表 \"\"
请教封老师,儿子读初二,这几天学校在教平几(梯形、正方形等),儿子掌握得不好,怎么办?谢谢指导。
他对此感兴趣吗?.

TOP

我的建议

只要孩子对平面几何是感兴趣的,那学好它就是有希望的。
我想学起来不适应,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初二的平几是一道难关,从这里开始难题多起来了,思想方法也需要相应跟上。
如果在这一阶段一下子觉得难以适应了,可能是老师教法上的原因,或者是是教材本身的原因。
现在的教科书越编越平淡,值得动脑筋的好题目也越加罕见了。以这样的书要让孩子感兴趣,我看很难。
我建议的应对办法是:找个好老师适当点拨一下,也许他就会走上思维的正道了。.

TOP

回复 #444 老封 的帖子

谢谢,我懂你的意思了,在这交流很高兴。.

TOP

纠正一个疏漏

上一页面中曾提到一个问题:给定垂三角形,如何确定原三角形?
我在解答中要求垂三角形必须是锐角三角形,这个要求是多余的。
其实情形一样,它的逆问题总有四组解。.

TOP

记一位几何小神童

最近,结识了一位聪明的小朋友——实验学校的陆一平同学,他对几何十分喜爱,虽只有小学三年级,但通过自学几乎已掌握了初中几何大多数的知识点,而且还善于思考,做起题来真不让于初中的大同学。

前不久他还学会用几何画板自己来作图,兴趣更是提高了。

他告诉我说:目前他只对几何感兴趣,对代数还不太感兴趣。

这是最近他画过的一个图:

在△ABC的AB、AC两边外作正方形ABDE和ACFG,联结CD、CE分别交AB于P、S,联结BF、BG分别交AC于Q、T;然后联结ST和PQ。.

附件

070614-1.GIF (6.52 KB)

2007-6-14 08:48

070614-1.GIF

TOP

通过观察探索,可从图中归结出ST∥PQ的结论。

胡适说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能发现结论是一回事,严格地论证它又是另一回事。

以下是我们之间的一段对话,记录下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过程:





老封:该通过什么手段证实ST∥PQ?

陆一平:只要能证明AS∶SP=AT∶TQ就可以了。

老封:那么如何去联系这两个比呢?
(我提醒考虑面积的手段。)

陆一平:可把AS∶SP和AT∶TQ分别转化为S△AEC∶S△PEC和S△ABG∶S△QBG。由于△AEC≌△ABG,所以只要能证明S△PEC=S△QBG就行了!

老封:现在,你打算怎么来处理S△PEC?.

附件

070614-2.GIF (9.92 KB)

2007-6-14 08:50

070614-2.GIF

TOP

他深思片刻,给出了如下绝妙的论证:
如图,S△PEC=S△CDE-S△PDE
=1/2×CI×DE-1/2×PJ×DE
=1/2×(CH+AB)×AB-1/2×AB×AB
=1/2×CH×AB=S△ABC。
这样S△PEC和S△QBG就都等于S△ABC,于是整个问题就得以证明了

[ 本帖最后由 老封 于 2007-6-14 12:35 编辑 ].

附件

070614-3.GIF (8.55 KB)

2007-6-14 08:51

070614-3.GIF

TOP

呵呵,真是厉害!.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