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九个在哪里呢?”
https://shwchurch3.github.io/202 ... hang-xiaofengmushi/
2021.05.14 23:10
“那九个在哪里呢?”——2021年5月16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路17:11】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路17:12】 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麻疯的迎面而来,远远地站着。【路17:13】 高声说,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路17:14】 耶稣看见,就对他们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路17:15】 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路17:16】 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这人是撒玛利亚人。【路17:17】 耶稣说,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路17:18】 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神吗?【路17:19】 就对那人说,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前言:
上周主日的经文论到了基督仆人的职分和本分,能作基督的仆人已经是无比的恩典了,听从基督一切的命令都是应当的,顺服并非是功德,而是本分和荣耀。这不是上帝对我们苛刻,不顾我们的需要,只让我们牺牲,消耗我们的生命,反而这是基督的爱在催促我们不止息地奔走,在服侍的过程中祂赐更多的恩典和能力,喜乐和满足,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祂亲自建造我们,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盛。
所以,从来就没有是谁先给了神,神后来要偿还给他的(罗十一 35),从来都是神先赐人恩典,然后再赐恩典,随后又赐恩典,恩上加恩。今天的经文就论到了领受恩典之人最基本的本分,以及上帝乐意赐更大的、出人意外的恩典。
十个大麻风病人
在这个故事中,路加先说明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更准确地是事件发生的背景。这是发生在耶稣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表明耶稣正在向着神所定的受难时刻行进。这就提醒我们,主耶稣这一路所行的神迹奇事,都是在朝向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发生的,是为着这个目标而有的。// 这就是当施洗约翰心里有疑惑时让门徒问主耶稣:“那将要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太十一3),主对他的回答:“你们去,把所听见的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看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十一4-6)。甚至,这里藉着九个犹太人蒙恩后对耶稣的离弃,已经暗示了在耶路撒冷犹太人对弥赛亚的弃绝。
“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进入一个村子”
并且特地指明这个地方的特殊性,在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交界处。加利利虽然被耶路撒冷所轻视,但还是属于犹太人的区域,而撒玛利亚因为历史上血统和信仰与外邦异教的掺杂,就被耶路撒冷完全地定罪和弃绝,犹太人对他们的厌恶甚至超过对其他外邦人。
虽然犹太人看撒玛利亚人在信仰上并不纯正,但撒玛利亚人都视摩西五经为他们的信仰经典,因此,轻视的和被轻视的都是照着利未记的律法条例来处理麻风病人。麻风病人要离群索居,他们自己“衣服要撕裂,也要蓬头散发,蒙着上唇,喊叫说,不洁净了,不洁净了。灾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洁净,他既是不洁净,就要独居营外”(利十三45-46)。
共同的苦难,令犹太的麻风病人和撒玛利亚的麻风病人竟然住在了一个村子里(这个所谓的村子可能就是专门给麻风病人所预备的隔离聚居地)。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彼此远离,被他们隔离的人,却因为被隔离而聚居在一起。当然,他们只是不得已住在同一个村子里(正常情况下这不大可能),也可能日常生活中犹太麻风病人和撒玛利亚麻风病人彼此之间依然保持着距离。但至少,被自己的族群所隔离,在某个意义上令他们多少突破了些他们原本族群之间的隔阂。当世界远离他们的时候,世界在他们身上的某种束缚也远离了他们。以至于,他们竟然可以作为一个十人团体一同来寻求耶稣。// 若痛苦能让人从罪恶中清醒,能突破罪的某些辖制,让人来寻求上帝,那么痛苦也因此就具有了意义。但让上帝痛心的是,罪人常常是当痛苦解除之后,往往又会再次滑落到罪恶中,白受很多的苦。// 因此,真正令他们彼此远离的是他们对上帝的远离,真正能令人彼此靠近的是我们对上帝的靠近。
“有十个长大麻风的迎面而来”
主耶稣是特意为他们而来,因此他们能迎向耶稣。虽然这个村子是被隔离的,但并非完全与世隔绝,生活的基本供应还是需要周围村子里的家人朋友给送过来。显然,这十个大麻风病人通过某种方式听到了关于耶稣的一些事情,比如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人们对于耶稣身份的诸多猜测和传闻,等等。所以当他们听说耶稣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他们把握这个时机,迎着耶稣而来。他们虽然遵照律法的规则不敢靠的太近,只是“远远地站着”,但他们却“高声说,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他们敢于主动来见耶稣,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求医治的渴望,甚至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通过道听途说就敢于有所行动并呼喊,这已经算是某种信心的表达了。
既然是个村子,可能这里面不止这十个麻风病人。若还有其他人,却只有这十个麻风病人来迎见耶稣,就表明其余的人内心已经完全绝望了,他们对自己的今生、对于得医治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他们也听说了耶稣的名声和事迹,但这对他们却没有什么触动,也对耶稣没有什么期望。他们已经心如死灰,连起身来试一试,博取万一真能得医治的那一丝可能的想法都没有了。而这十个人,不管他们内心的渴望和想法怎么样,他们能来寻求耶稣,就表明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放弃,还有渴望;其余的人虽然活着,已经死了。其实,只要还有生命的气息,有一点可以行动的力量,有一丝可能,就表示上帝的恩典还在,那么就应当抓住任何可能求助的机会来解决我们生命当中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
对于基督徒而言,更是永远不要绝望,只要你的神还在。哪怕你看自己,看环境,很多事理性判断没有什么可能性,感觉上也没有什么希望了,但你只要内心还相信上帝是真实的,祂是乐意帮助我们的,那么就应当心存盼望,持定不放。上帝不一定照着我们所期望的时间和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上帝一定能解决问题,而且上帝的解决方案比我们所期盼的要好。基督徒应当比这十个麻风病人有着更大的勇气和信心来求主耶稣,求祂赐医治我们心灵软弱和疾病的恩典。
“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看”
通常对大麻风病人医治的神迹之后,主耶稣都是吩咐他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对众人作证据”(太八4)。但这次主耶稣对这十个麻风病人的医治,跟之前对麻风病人的医治有很大不同。比如,三卷对观福音书都曾记载“有一个长大麻风的来拜祂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他的大麻风立刻就洁净了”(太八2-3,可一40-43,路五12-13)。这次主耶稣并未摸他们,也没有应许说必定医治,而是提出一个要求,让他们去把身体给祭司看。
这可以看为是对他们某种程度信心的挑战。实际上,主耶稣这么说,已经是给了医治的应许。主耶稣很清楚利未记关于麻风病人洁净之后重回社群的礼仪规则,只有先洁净,才能去找祭司查验。如果主耶稣不给医治的恩典,却要求他们去将身体给祭司察看,祭司一看竟然还是大麻风,这不是在欺骗和戏弄他们吗?所以,他既然让这十个人直接去找祭司,所隐含的意思就是已经医治你们了,只是你们现在还没有看见,具体哪个时刻得医治你们也不知道,或者是在刚出发,或者是在大祭司快来的时候,但已经给了这恩典了。
他们求了,耶稣回应了。现在到了他们回应耶稣话语的时刻。但在他们此刻还没有看到他们的身体得医治,他们此刻并未亲眼看到!但他们却听到了让他们去找祭司的命令。照律法,洁净后,才能去;现在,只有耶稣的话,还没有被洁净,却已经要求去了。这个次序上的张力,对信心的挑战很大。理想信心状态下的回应是,这些人都有“我现在虽未看见,但我信我是已经得着了”(可十一24)这样的信心,那么这人自然就能带着依然长满大麻风的身体动身去找祭司。他在迈步去找祭司的时候,可能心里所想是,或许我抬脚一走就得医治了呢?或许我走到半路才是医治的时刻呢?我并不知道具体哪个时刻,但既然耶稣说了,让我去,那么他必然在某个时刻让我得着洁净,一定是在祭司看见我之前。次之信心状态下的回应是,这人可能心里想“这个叫耶稣的人靠谱吗?也不为我们祷告,也不宣告我被医治了;没有让我先看见医治,就要求我去找祭司,嗨,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既然他说了,我就试一试,万一走半路就好了呢?”。这后一种心态,我们觉得这都不能称为信心,最多称为一种渴望下的无奈;这都不能称为顺服,最多称为一种尝试。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永生上帝的儿子有这样的渴望和尝试,因此这种半信半疑的心态也可以看为某种信心,心里带着疑惑的顺服也是顺服。这十个人的心里状态很可能就是这后一种。
“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
不管他们里面的心态和想法如何,毕竟他们真的就去了。他们也真的就得着了他们顺服的果效。路加的记载中没有更具体说明到底是在哪个时刻医治的神迹临到他们身上。可能是半路就被医治了,也可能是快要到祭司那里的时候才发现被医治了,越往后得医治,对他们信心的挑战就更大。但从路加上下文记叙来看,很大可能不是在快要见着祭司的时候才得医治,而是他们一出村子就得了医治。
就是这样一种“软弱”的、半信半疑的信心,却令他们经历了一生中难以置信的神迹!上帝乃是慷慨的上帝!这一幕应该成为他们一生铭记在心的重大时刻,值得他们去向每一个见到的人传讲。因为对于一个大麻风病人来说,他们人生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被医治重回正常人的生活。此刻,他们的人生梦想因为遇见耶稣竟然实现了。这本来只是梦想中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梦想成真了。他们此刻的内心可能是震惊,是狂喜,或者手足无措的失态、痛哭,我们不知道他们此时的感受和表现,若有人经历过那种绝处逢生,经历过那种万分期盼却又知道毫无可能,竟然发生了的事情,可能能体会一二。
被医治之后,接下来他们会做什么呢?// 虽然这个故事是一个重大的神迹事件,但是在路加的笔下似乎有意在淡化神迹奇事的色彩,对于这十个人身上所发生的这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只有一句话“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我想,很可能路加是为了突出故事的后续转折;后面的转折才是这个故事的高峰。
只有一个回来感谢神
这十个人发现自己得洁净,被医治了。然后,他们就分成了两队,九个人就“照着耶稣吩咐他们的话”继续向前走,要去见祭司。有一个人却“没有听从耶稣的吩咐”接着去见祭司,而是返回来找耶稣。// 大麻风病人在旧约律法规定中不但要离群索居,并且若是得了医治,也不可以自行回归社区,而是需要先去见祭司,让祭司查验,在营中再隔离七天(应该是被再观察七天),并要进行一套很复杂的献祭礼仪才能让他们重回会众当中。
“内中有个人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
90%的人选择去见祭司,只有一个人选择来见耶稣。这个人的反应看似是一个少数的、不寻常的。从人性的自我中心来说,梦寐以求的好事发生了,大神迹行在了自己身上,在欣喜若狂中,赶快去把剩下的手续走完,越快回归家庭和正常社会越好,其他一切都可以先放一放,免得万一中间若再出点什么意外,令他们看来已经唾手可得的美好生活又从手边滑走了可就不好了。多年的痛苦即将解除、无比的期盼即将实现,这一刻可能令人心里紧张又恐惧,他们所有的心神都已经投注在这件事上,或者被这件事所充满和淹没了。耶稣?等我们无比期盼的正常人的生活真的落实之后再说吧。
但从人性里面存留的良知来说,看见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么大的医治神迹之后,难道不是第一时间想到对上帝的感恩,对那个让他们去见祭司的耶稣去表达感谢吗?但十人中只有一个人是这样的反应。他看见医治的恩典之后,没有先去找祭司,而是马上返回来找耶稣。在其他九个人看来,被医治之后最重要的事情是去找祭司回归正常生活,来感谢耶稣并不放在第一位考虑。对于这个人来说,蒙恩之后第一时间来找耶稣才是最重要的,然后才是其他事情如何进行。很可能,这个撒玛利亚人知道,如果照着律法规则去作,再见耶稣至少得七天以后,这还是得走完查验隔离七天后第一时间能寻见耶稣的情况下。因此,这个人的反应才是一个正常的反应,已经得了医治,找祭司查验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找耶稣表达感谢并非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就像主耶稣所说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可十四7)。
这可能就是我们今日遇见耶稣,蒙恩之后所要面对的人生选择,是第一选择先去享受蒙恩之后今世的生活,还是第一选择先来回到耶稣面前来表达感恩呢?是把施恩的上帝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上帝所赐的恩典放在第一位呢?
“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祂”
路加记载这个人“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祂”。这里的归荣耀与神,和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祂,形成并列的表达,已经清楚地表达了这人是把耶稣当作上帝来敬拜的。
这人显然认识到,这是上帝的荣耀藉着耶稣显在了他的身上。若他对旧约律法很熟悉,知道医治大麻风是弥赛亚来临的事工特征之一,很可能此时他就已经开始思想,并在圣灵的引导和开启之下就有了对耶稣是弥赛亚的信心。圣灵的工作是奥秘的,但并非是完全不可琢磨的。过去律法的知识,对上帝的思想渴慕,今日所蒙的神迹医治恩典,加上圣灵所赐内心的感恩,在这诸多因素的作用之下,这人不单单得着了身体被医治的神迹恩典,更是得着了心灵被苏醒的更大恩典。在这个意义上,他回来向耶稣俯伏敬拜,表达感谢,反而是在他身上上帝更大恩典的显明,不仅是他对耶稣先前医治大麻风恩典的感恩表达,更是上帝恩待他的表现。
而从一个人正常的理性来看,若一个人有属灵的知识,又有实际的恩典临到,却还不来寻求上帝,这人的罪就无可推诿了。就像主耶稣出生不久,有三位从东方来的博士要来拜祂,但不知道具体在哪个城里,犹太的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非常熟练、专业而确定地引用旧约先知书告诉他们在犹大地的伯利恒(太二5-6)。令人惊诧的不是他们对律法的精通,而是他们说完就完了!他们在两个层次上罔顾上帝的恩典,一旧约律法,二东方三博士。他们知道上帝赐给他们弥赛亚的预言,上帝有从遥远的东方差派外邦人来提醒他们,弥赛亚已经降临了。但他们竟然觉得此事跟自己毫无关联,他们对弥赛亚降临的关注还不如希律呢。他们哪怕抱着万一弥赛亚真的降生在了伯利恒了呢这样的心态,他们也不会说完就走了。他们心里竟然能没有丝毫对弥赛亚的寻求和盼望。他们研究律法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肚腹和虚荣。律法于他们而言只是纯粹的知识,丝毫不触及他们的心灵和生命,他们不为所知道的和所看见的,有任何一点作为。圣灵就不再给这样的心灵有更多的恩典。
“那九个在哪里呢?”
看到有一个人回来表达感恩,主耶稣就发出了一个三联问,“洁净了不是有十个吗?那九个在哪里呢?除了这外族人,在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神吗?”,这三个问题可能不是对着这个回来的人,而是主要向着门徒发出的。为要激发门徒对这事的思考。这不是一件寻常普通的事情,这当然是大麻风被医治的神迹奇事,但是神迹的恩典不是这件事的重心,更应当思想的问题有两个,十个人蒙了同样的恩典,竟然回来感恩的人只有一个。领受了如此大的恩典,感恩只有十分之一。缺乏感恩并非只是这里的九个犹太人,这是今世罪人的普遍特征,甚至这也是基督徒的生命常态(当然,这是不正常的生命状态)。跟上帝所赐的恩典相比,我们的感恩却极不相称,可能恩典和感恩的比值在很多人身上还远不及十分之一。// 我们的感恩如此之少,似乎我们只要在口头上稍稍表达一点对上帝的感谢,上帝就已经得了祂当得,我们也就给了与上帝所赐恩典等价的回报了,我们跟上帝两清了,谁也不欠谁。或者还觉得我都感恩了还不继续赐我更多的恩典?就像一个犯罪的人会说我都道歉了你还要怎样,似乎道歉就能抵消犯罪的后果似的。因此,“神阻挡骄傲的人,施恩给谦卑的人”(雅四6)。对于那些罔顾上帝恩典的人,就是那些蒙了更多恩典,却轻看所领受的恩典,将上帝的恩典当作平常,甚至弃如敝履的人,上帝就任凭他们留在自己的虚妄和无知中,保罗也有论到这些人的话“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一21-22)。
那九个弃耶稣而去的人竟然都是犹太人,反而回来感恩的人是一个被犹太人所轻视的撒玛利亚人。路加特意说明这唯一一个回来感恩的人“是撒玛利亚人”。这是路加福音记叙的特点,就是格外关注那些被轻视、被压制、被边缘、被欺压的群体,上面提到过撒玛利亚人是被犹太人特别歧视和排斥的人。但这个被犹太人藐视、看不起的人,却比自以为更敬虔、更认识神的犹太人所作更好,也更蒙神的喜悦。这对犹太人来说一个很大的刺激。堕落的世界里,人们更看重那些有权有位的,有钱有势的,人们更看重那些相貌、学识、能力出众的人,人们有意无意地轻视和忽略那拥有少的人,视他们为底层和边缘;因为人们以拥有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重要程度。但拥有属世东西多的人,依靠上帝通常就更加困难。故此,在路加的笔下,上帝却是那位看顾孤儿寡妇和寄居的,看顾贫穷、困苦和悲哀者的神。这不是上帝的不公平,因为谁也不配得上帝的恩典,像耶和华上帝曾对摩西所说的那样“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出三十三19)。祂的智慧和美意超过我们的理解,就像使徒保罗后来所说的那样“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一26-29)。
// 主耶稣称呼这个撒玛利亚人所用的“外族人”这个词,在新约圣经里只出现在这一节经文中,据说这个词语曾用在耶路撒冷圣殿内院入口处的石碑上,碑上写着“外邦人入内,必死”。撒玛利亚人是没有资格进入圣殿里面来敬拜神的,唯有犹太人才可以进入内院。犹太人以此为荣,他们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比别人更蒙神的喜悦,因此他们很多人进入圣殿时里面带着自豪、自义和骄傲,法利赛人尤其如此(路十八11)。但犹太人面对弥赛亚,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这真正上帝显于世界的“帐幕”,却不来敬拜,反而是不能进入圣殿的撒玛利亚人来敬拜,来俯伏感谢。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主耶稣曾对那个撒玛利亚妇人说的话“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约四21,23)。显然,凡是在基督里来敬拜神的,就是在心灵和诚实中的敬拜,就是真正对上帝的敬拜。基督就是神的国度在这末世的彰显,凡在心灵里面认出基督,并迎接基督居住在心里的,这人就是在神的国里了(路十七21)。
这个九比一的对比中,可能也暗示了主耶稣曾对厌弃祂的加利利人所说的话应验了,那就是先知在自己的家乡都不被尊重,因此,“先知以利沙的时候,以色列中有许多长大麻疯的;但内中除了叙利亚国的乃缦,没有一个得洁净的”(路四27)。如今这一幕再次上演。
你的信救了你
神迹并不能让人转向耶稣
看到只有这一个人回来感谢耶稣,我们再次看到,神迹奇事并不能令人悔改归正。之前乞丐拉撒路故事中那个在地狱里痛苦的财主给亚伯拉罕出的传福音的方法就是用神迹奇事来折服人心,这就是罪人认为最有力的方法,像使徒保罗所说的“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林前一11)。但神迹奇事只能在表面上让人俯伏,并不能让人从内心真的对上帝有顺服和敬拜。施加在罪人身上的可见恩典并不能令罪人的心灵回转,比如空气、水、食物、亲情、秩序等等这一切,尤其是空气水食物从某个角度来说比疾病得医治要宝贵得多,因为没有空气连活都活不成,得病了至少还活着,但这一切人们已经得到的恩典并未令罪人心怀感恩,心朝向神,反而罪人觉得这一切都是我们应得的。若没有对已经有恩典的感恩,即使给神迹医治这样的恩典,也不能让罪人就真正感恩了。可见,心灵的麻木不是外在可见恩典能够令其恢复的,心灵的贫穷、刚硬、坏死,必须是更为超越的属灵的恩典才能医治。
但这个故事中,神迹奇事的能力连外在的让人俯伏都没有做到,这九个领受了上帝神迹医治恩典的人,连回来感谢耶稣都没有,他们领受了他们人生中除了被造之外迄今为止最大的恩典,从今世来看,这是救命大恩。他们终于能重回正常生活了,他们立刻就被医治恩典的快乐所充满了,他们立刻就把那位恩待他们的耶稣抛掷脑后了。他们把过一个正常生活当成是他们人生的最高理想;在他们看,得了这么大的医治恩典了,我已经无所求,耶稣也不能再多给我什么了。至于是否感谢祂,我想他们并非是没有想过,而是没有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他们可能觉得有太多比回来找这个拿撒勒人耶稣更为重要的事,他们有太多爱的人和事情了,施恩拯救他们的耶稣还排不到前列。等到过了几天,他们想要来回来寻找耶稣的时候,这个时候耶稣已经离开这个村子了。他们可能无比遗憾地说,嗐,来的有点迟了,人家已经走了,以后再找机会吧。// 将来上帝定他们罪的时候,他们不能说我曾回去找去了,可是,耶稣已经离开了。难道耶稣要一直停留在这里专门等候他们来表达感谢吗?为了让他们能表达感谢,还得就他们合适的时间?
大麻风得医治的恩典只能让他们从隔离区重回堕落世界中的正常社会,却不能让他们从有罪的世界回到上帝的国度,回到耶稣的面前。他们的确蒙了大恩,但是他们回应恩典的方式却让他们错失了他们人生中最大的蒙恩机会。
“你的信救了你”
神迹奇事的目标并非只是为了医治我们这必朽坏的身体,因为医治之后还会死亡;所以,神迹奇事的目标是藉着对身体的医治让人来思想,这行医治神迹的耶稣到底是谁呢?想要身体得医治或者今世很多难处得解决的渴望,要转化为认识和信靠耶稣的力量,这就是神迹的意义。
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中的信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这十个大麻风病人迎见耶稣呼喊怜悯的信心,第二个层次就是听见耶稣的话之后这十个人就都照着去行的信心,第三个层次就是这人在得医治之后第一时间就赶回来归荣耀给神,并俯伏感谢耶稣的信心。前两个信心十个人都有,这两个信心与其说是信心,不如说是一种身体要得医治的强烈渴望驱动之下,其实并不不报什么太大希望的尝试,万一就行了呢!当这种渴望遇见耶稣的时候,上帝本着祂的怜悯和慷慨就真赐给了他们医治的恩典。第三种信心唯独这个撒玛利亚人有。第三种信心的宝贵之处在于,这种信心超越了渴望身体得医治这个层面,而是上升到渴望认识耶稣亲近耶稣的层面。
这样的信心可以让人得着比身体得医治更为宝贵的医治,就是灵魂的救恩。当这个撒玛利亚人回来找耶稣时,在他身上一件比大麻风洁净更为重大的神迹奇事再次发生了,神赐给他整个生命得着称义的恩典,灵魂得以复生。大麻风被医治的神迹已经是不配得的、不可思议的恩典了,这个撒玛利亚人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更大、更宝贵的恩典再次临到了他身上。
其余九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是:我只要医治,至于这医治从哪里来我并不关心。这人的内心是:我得了医治,这医治是谁给的呢?是渴望神迹呢?还是渴望行神迹的神呢?这就是具有本质不同的信心类型。神迹和行神迹的神哪个更重要呢?医治是恩典和能力,恩典和能力与赐下恩典和能力的上帝,哪个是我们更渴慕的呢?这个世界的价值观取向是更关注能力过于关注人,你拥有的多,人们对你的关注和尊重就多,反之就少。其实,人们并非是关注你,而是关注自己,因为你所有的或许可以为我所用呢,最不济你的能力也不要损害到我,所以我很郑重地对待你。这就是福音书中虽然有许多人来簇拥耶稣,耶稣却不把自己交托给他们,因为祂知道很多人并不是渴慕上帝,而是来得饼吃饱。人们并不关心上帝,也就不关心自己的灵魂状况和去向了。他们得了医治,却远离了耶稣,所谓买椟还珠就是这样。// 事实上,能有遇见耶稣的机会,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幸事,就像今日很多人能听见福音一样。而相比于遇见耶稣可以得着一些今生的好处而言,认识耶稣是谁并跟随祂,才是最重要的,上帝所赐的最大的礼物、最可宝贵的,不是病得医治、发财平安,而是耶稣自己,如诗人所说“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十六2)。重要的不是脱离疾病,而是脱离罪和死亡。
这人对耶稣的寻求、感恩和敬拜,就是这人信心的表达,这样的信,不但能救灵魂,也能救身体脱离永远的死亡,而非是脱离暂时的疾病。全人的拯救,这才是基督施行神迹奇事,医病赶鬼的目标所在。
“起来,走吧”
上帝并非不顾人的基本需要,也不是不让我们尽到对家人的责任,而是祂愿意人能分清主次先后的顺序,“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因此,看到这个回来俯伏感恩的撒玛利亚人,主耶稣就告诉他说“起来,走吧”。就是告诉这人,你能第一时间回来表达对上帝的感恩和对耶稣的感谢已经蒙神的喜悦,并且神又赐更大的恩典给你,就是认识基督。后面祭司查验及家人相见就都可以去进行了。上帝从来不吝啬和苛刻,罪人才常薄情寡义和忘恩负义。
结语
主耶稣曾说过“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二十二14),若从人对恩典回应的角度来说,可以说蒙恩的人多,感恩的人少。有人透过所蒙的恩典就去寻求耶稣,有人领受恩典后反而远离上帝,就是在乎这人对上帝的感恩是否超过了这人对所领受恩典的看重。对恩典不同的回应,从某个角度决定了一个人后续所蒙恩典的多少。因为,上帝赐恩的目标从来不是让人停留在这已经赐下的恩典中,上帝的良善、慷慨和智慧使得上帝赐恩的目的永远是要藉着恩典的赐下要赐更多更大的恩典,就是我们对上帝的认识、敬畏、亲近和爱更多。
一个把焦点放在今生所得的人,不会把赐予恩典的那位放在心上。而把焦点集中在今世的福分上的人,基本上也不会有真正的满足和感恩;因为无论赐予多少今生的好处,总是不够的,哪怕人得着了万国的荣华,也不能令其满足。人若试图以今生的所得令其心灵得以满足,其结果就是无穷尽的索取和空虚。因此,得着今生很多的福分当然值得感恩和喜乐,但你如何面对施恩的耶稣,才是决定生死祸福的根本。
最后,我用大卫所写的一段诗歌作为今日证道的结束“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诗一零三1-4)。
回应诗歌:《380 我的心你要称颂耶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