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悠优
(读书、生活、新知)
发表于 2016-8-23 20:58
只看此人
借着宝宝案件乘着你们都咸诗着,干脆讲几个你们最爱的捉奸记
中国古话说,捉贼要赃,捉奸要双。说来朴素,透出点实证主义的认真劲:毕竟不能空口白话,需要证据。但捉奸这事,要捉证据,并不容易。比如,《三国演义》里,董卓在凤仪亭,看见吕布与貂蝉相抱,算是捉了奸;但一没抓到现行,没法昭彰,二被吕布逃了,对不上口词;之后貂蝉还来得及哀哀哭泣,反咬一口,自证清白,“妾见其心不良,恐为所逼,欲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锅都扣到了吕布身上。这就让董卓没法子了。
当然这里细一分析,也可知端的:
董卓粗猛好杀,下手果敢,按道理是错杀三千,不放一个的;却听信了貂蝉一面之词,那是许多男人的通病:骨子里,男人并不乐意相信“我女人跟其他男人有奸”;故此听见女人舍命挣扎,还是心头窃喜的。
捉奸得捉得恰到好处,并不易。武大郎和郓哥那次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捉奸,是出于郓哥被王婆打了,一时之气,有头没尾,盘算并不妥当。郓哥顶住了王婆,武大进茶坊去捉奸,西门庆吓傻了,潘金莲顶着门;到这里,大概是郓哥构思的正常顺序,奸夫要倒霉;但他没算到下面的事实:武大郎武力值太低,西门庆一脚踢中心窝,夺路而走,这次捉奸就算是破了。
之后武松没能捉奸拿双,但靠着刀子和力气,逼着王婆和潘金莲写了供词。可见捉奸也未必拿双,只要确实是正义的,那刀子和拳脚,有时比捉奸拿双还有用。西门庆破了捉奸,是靠一脚飞踹;武松反捉奸成功,还是靠手腕子气力。
武大郎和郓哥犯的错误之一便是:捉奸只两个人,还打不过,被西门庆踢翻,就歇菜了。所以古代人捉奸,都是一堆人,好有个见证。
《儒林外史》里,有过和尚和妇人好好喝茶,被一群人拥进去捉了绑了,可惜是个冤假错案。
但是人多了,也容易出事。
《金瓶梅》里,有一次很典型的捉奸:韩道国有老婆王六儿,又有兄弟韩二。王六儿日常打扮得妖艳,却不许人撩,一撩就骂,还趁韩道国不在时,跟韩二私通。邻居光棍们就存心收拾他,有一天一起来捉奸;韩二的第一反应是逃走,被一拳打倒;大家先去抢了王六儿的裤子,让她来不及穿衣服,再把奸夫男女绑了。这就热闹了。
这次捉奸危机,如何化解的呢?
戴了绿帽子的韩道国自己没想闹大,就跑去找西门庆。西门庆先让王六儿别上堂,审案子时,西门庆的逻辑很简单:
先咬定是王六儿有姿色,邻居光棍们调戏她不到,坑害她。这就是从捉奸者的动机出发。
于是又问:捉奸在哪里?邻居们答:翻墙进去。西门庆就怒了:人家叔嫂串门,你们却翻墙进去捉奸!非奸即盗!——这事就算被西门庆洗白了。
这一次,人多反而妨碍了捉奸。因为捉奸人多,本来是做见证,制造公众舆论的;但因为捉奸人素质参差不齐,程序上还有纰漏,就被西门庆按死了。
最妙的捉奸,还是《红楼梦》里头,王熙凤捉到了贾琏与鲍二家的。重新看,妙得很:
王熙凤当时微醉,影响了情绪,脑子却清楚,一路虽然生气,却不许丫头喊。摄手摄脚的走至窗前,往里偷听:这里是注意不打草惊蛇,证据都是实在的。
她听到鲍二家对贾琏说话,一共两句,一句“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一句“他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
于是王熙凤一脚踢开门进去,突然袭击,抓着鲍二家的先撕打:这是情绪宣泄先发制人。又怕贾琏出去,没了“捉奸要双”的现场,又堵着门骂。这是保护现场。
等平儿也裹进来了,凤姐一头撞在贾琏怀里,要死要活。这是闹完了女的闹男的,把事情闹大。
等贾琏怒了,尤氏们也来了,凤姐便不似先前那般泼了:丢下众人,去贾母那边哭,话已经说成“二爷要杀我”、“要拿毒药给我吃了治死我”。这里先泄了恨,控制了现场,有了见证,立即再利用舆论,反过来把自己包装成全然无过的弱者,再将贾琏的罪过扩大十倍:从出轨变成了谋害老婆。
这里庚辰双行夹批,说得好:天下奸雄妒妇恶妇大都如是,只是恨无阿凤之才耳。
王熙凤之才在哪里呢?对比上面几次捉奸,她的聪明:
——没有打草惊蛇,所以捉了现行。不像董卓,只捉住一个貂蝉,没法跟吕布对质。
——不能允许当事人离开现场,捉奸要双。所以她堵着门骂。没像武大郎似的,被西门庆踢倒就完了。
——必须有人来围观,获得舆论同情。所以要等到尤氏们来。
——要博取舆论同情,争取有利仲裁。捉奸王六儿那几个光棍蠢就蠢在,翻墙进去捉奸,还打人带捆绑,这样反而落了口实。
王熙凤聪明在,除了捉了现场、获得了舆论支持,还第一时间找到贾母,先告贾琏一状,这才是抓住关键——这就像韩道国不管舆论,先去找西门庆似的:捉奸拿双,控制现场,舆论优势固然要紧,但最后,还得靠终极权威来仲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