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俄罗斯第一夫人们姓氏中潜藏的秘密

俄罗斯第一夫人们姓氏中潜藏的秘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方亮:俄罗斯第一夫人们姓氏中潜藏的秘密
原创 2016-02-01 方亮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关于俄罗斯人的姓氏,妻子是否改姓夫姓只是一条不太起眼的线索。更深的线索则蕴藏于斯大林、列宁等著名的化名(确切说是"化姓")中。

普京前妻柳德米拉改嫁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但这件事仍停留在媒体调查阶段,只要没有当事人的正式确认,它就仍只能以灰色示人,作不得百分百的事实。这也是俄罗斯政治传统,大量的“事实”都得不到确认,只能隐于灰色地带。

但媒体调查中有一事却引人注意,一处原属普京岳母的房产的所有者被改为“柳德米拉·亚历山德罗夫娜·奥切列特娜娅”,这与前第一夫人的原名只差一个姓氏,而且其他登记信息都与柳德米拉一致。媒体也是根据这一点断定那位姓奥切列特内的先生就是柳德米拉的新丈夫,并发现了二人更多的联系,包括柳德米拉在他Facebook页面点赞这样的细节。

据2008年的调查,85%的俄罗斯女性在嫁人后都已改姓夫姓。柳德米拉这疑似第二次改姓,是对传统的尊重。这传统源自古老的东正教教法,这套教法突出男权地位,妻子被视为丈夫的财产,甚至离婚后男性可以再娶,女性却必须去修道院出家。这也是2013年俄罗斯第一家庭解体时舆论纷纷提及东正教传统的原因,柳德米拉自然没去修道院呆着。

今日已经没有什么东正教教法,妻子随夫姓只作为一种不具强制性的传统保留下来。那么多歧视女性的做法都被抛弃,而独独它留了下来,这恐怕是因为沙皇时期教会负责许多社会事务,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要由教会来主持、登记。这使得斯大林念了教会学校,而所有人结婚都要到教会去登记,留下夫妻二人详细的个人信息。当然,教士主持、交换戒指、见证人这些内容都少不了。

1898年7月,一对新人在西伯利亚叶尼塞省一座教堂里结婚了。一年前,二人双双遭到流放,未婚妻的流放地本是乌法,结果却跟着未婚夫来到了西伯利亚。他们不是夫妻,按规定女方必须被遣送回乌法。没办法,为了可以呆在一起,只能仓促结婚。如上所言,当时的结婚登记和仪式必须由教堂操办,必须走那些过场,而两人却都是无神论者。无奈,他们只能接受一场东正教式的结婚仪式,并以东正教徒的身份被登记。

男的姓乌里扬诺夫,但人们更多称呼他的化名——列宁,女的姓克鲁普斯卡娅。拮据的他们在仪式上互换了两只用铜质五戈比硬币锻造的戒指。当然,按照东正教传统,克鲁普斯卡娅被以“乌里扬诺娃”的姓氏登记了下来。

两人后来都给自己的母亲写信讲述了这件事,并都认为“这十分可笑”。二人日后都不愿让此事示人,尤其是成为无神论的苏维埃政权领袖的列宁。于是,克鲁普斯卡娅终生使用自己的本姓。她去世后,其纪念碑上用的也是克鲁普斯卡娅这个姓。


▲ 1936年,克鲁普斯卡娅(右)与友人

苏维埃政权的另一位领袖斯大林1906年在梯弗里斯省(属今格鲁吉亚)一座教堂里结了第一次婚,娶了一位姓斯瓦尼泽的漂亮姑娘。不过,那时虽是沙皇时代,格鲁吉亚民族却普遍不尊俄国东正教传统,女子嫁人后仍姓原姓,斯瓦尼泽就未跟斯大林姓朱加什维利。同列宁一样,斯大林也只是一个化名。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婚礼是在夜里进行的,是一场秘密婚礼。原因是当时斯大林正遭警方通缉。为了掩人耳目,斯大林临时给自己编造了一个姓氏——加利亚什维利,用来进行婚姻登记。另外,秘密结婚也可帮斯大林遮掩他在教堂结婚这一事实,他当时已经是一名布尔什维克。

不幸的是,结婚第二年斯瓦尼泽便一病不起,留下6个月大的儿子雅科夫,在22岁的年纪撒手人寰。1919年,斯大林娶了第二任妻子阿利卢耶娃。此时布尔什维克政权已然建政,同克鲁普斯卡娅一样,阿利卢耶娃也没有改姓夫姓。她的一位传记作者称,阿利卢耶娃婚后不愿随夫姓,一辈子都保留着原姓。

她能够如此,最直接的原因是,布尔什维克上台后对东正教教会及其组织、文化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除和整肃,教会不再负责婚姻登记。1926年,新法正式赋予了苏联女性在婚后保留原姓的权利。


▲ 斯大林夫妇(左一、左二)与友人

但历史却很是吊诡。苏联女性并未普遍使用这项权利。仅从赫鲁晓娃、勃列日涅娃、戈尔巴乔娃这三位后来的第一夫人的姓氏就能看出来。当然,苏联人会说改姓夫姓也是法律赋予的自由,但第一夫人们纷纷决定不效仿克鲁普斯卡娅和阿利卢耶娃,这里面显然有昔日宗教传统的影子。这既从侧面体现了苏联社会后期相对的宽容,也预示了后苏联时代东正教传统崛起的必然。

关于俄罗斯人的姓氏,妻子是否改姓夫姓只是一条不太起眼的线索。更深的线索则蕴藏于斯大林、列宁等著名的化名(确切说是"化姓")中。

包括托洛茨基、加米涅夫这些苏共领导人早期群体中的名字,无一不是化名。他们为什么群体性地使用化名呢?

在俄国的历史上,姓氏是贵族们的专属,农民是没有姓氏的。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情况,但却是事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俄国政府一直没有对农民进行精确身份登记的必要。如对农民进行集体统计,就只需以村庄名或其主人姓名对某个农民群体进行标注。如需以个体进行统计,往往只记载其主人姓名和所从事的工种。这突出体现了农奴制下农民的无权地位。

直到1861年农奴制改革,这种以个人为单位的精确登记和统计才变的必要,因为农民手中开始拥有权利,其个人信息也变得重要起来。从这时开始,农民们或以原主人姓名,或以地名,或以自己的工种,或以习惯称呼的外号来给自己取姓氏,然后被登记造册。

但这一阶段的登记极为原始,公民也没有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直到苏联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为每名公民办理护照,对个人信息的登记才正规起来。于是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苏联时期的全民“护照化”,个人信息管理松散,造成人们私改身份或假造个人信息的猖獗。当然在1861年以前,身份管理更加混乱,只不过因农民群体的缺席而未达最严重的程度。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自己流放生活为素材的《死屋手记》中就有囚犯们买卖身份,以换得一个较轻的刑罚或较好的流放地的桥段,可谓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斯大林弄一个假身份秘密结婚的事情则是最好的例子。

另一个大背景则是沙皇专制条件下形成的匿名公共表达传统。由于距离欧洲近,且与其有着密切的文化关系,俄国从其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三世开始就逐渐培养了一批公共知识分子。沙皇们虽时有改革善意,更多时候对他们施以镇压。1504年,伊凡三世在红场上当众烧死了作家伊万·库利岑,在此之前,他还曾将较为尊重自由表达的诺夫哥罗德的2万个家庭流放。这些构成了对异议人士进行镇压政策的开端,久而久之,一种在公共表达中采用匿名方式的做法流传起来,许多作家在表达敏感意见时选择用化名。进而这种做法成了一种时尚,不仅用于自保,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自己创作的一些作品中就喜欢署名“箴言者”“探索者”“爱智慧者”。亚历山大一世喜欢用两个字母署名。

这种传统流传至19世纪,用以自保的功能仍在,只是变形为不可以真名在报章上发表文章。这成了冥冥中的一种规矩。

这种传统最终影响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革命者们。无论列宁还是斯大林,在报章上发表文章都是很重要的革命活动,他们自然会使用化名。列宁前前后后用过十多个化名,最后才固定为列宁。而当他们在进行其他活动时,化名或伪造姓名则可用来躲避警方。斯大林用假名登记结婚就是鲜明的例子。

而布尔什维克们统一使用化名,这跟俄国历史上两波政治运动的失败有关。十二月党人作为贵族不屑于使用化名,民意党人作为战士也最终决定不使用化名。从他们的起落历史看,不使用化名对他们运动的失败都造成了影响。

混乱的身份管理、使用化名的传统以及革命运动的教训,这些大的历史背景共同作用下,让人们认识苏共早期领导人时满眼的化名。而作为革命者,他们只是民众当中的一小部分,伪造身份信息的情况非常严重。与之相对应,沙皇政府在改名这件事上一直管得比较严。贵族们只有立下功劳后才有权更换姓氏,普通民众压根不享有"改名权"(确切说是改姓权)。

正因此,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发布的一系列权利法案中包括一份《公民改名权权利法案》,里面赋予了年满18岁的公民自由改姓的权利。


▲ 苏联人改名需要登报启示,有人做了这样的剪报

这就凸显出一种历史逻辑,出于管理民众的需要,当政者会限制其改名的权利。在"大清洗"中,这套逻辑再次显现出来。当时,不少被镇压的民众及其家人试图改名,更有少数民族欲改为俄罗斯姓氏的情况。苏联解体后,爱沙尼亚政府就曾发布公告,对欲从俄罗斯姓名改回爱沙尼亚姓名的人提供便利。

苏联政府随即修改了对改名的管理办法,正处于调查中的人被禁止改名,而且管理机关有权拒绝改名申请。而在改名申请单中则多出了一栏,要求申请人写清楚所有曾用名,及每次改名的原因。

在这之后的历史中,没有了革命,也没有了大规模镇压,这种集中出现的改名需求也就不存在了。而身份信息管理也正规、严格起来。改名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已经是一件很简单、平常的事情。若非前第一夫人的身份,柳德米拉修改自己的姓氏也就是平常事一件。

但这段历史还是在新时代有了一点点回声。

去年年末,媒体突然对普京的二女儿卡捷琳娜发生了兴趣,称她现在在莫斯科大学负责一个很大的项目,项目目标是打造俄罗斯另一个“硅谷”(俄已有一个类似的项目,斯科尔科沃),吸引人才。格外引人注意的是,媒体透露她现在姓吉洪诺娃。

普京有两个女儿,玛丽娅和卡捷琳娜,这是公开的信息。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个姑娘都长大成人,开始进入社会,媒体自然开始报道她们的动向,这很正常。只不过,这些年大家都没有问过这两个姑娘的姓氏。不问,更正常,因为她们在出嫁前肯定姓普京娜嘛,这不该有疑问。

但偏偏谁都不知道这位卡捷琳娜的动向,而后在莫斯科大学突然出现了一位名叫卡捷琳娜·吉洪诺娃的姑娘,其他信息都与普京的二女儿一样,长相也极像。又通过其他渠道打听,一些内部人士确认,这位吉洪诺娃就是普京二女儿。

另据报道,这位吉洪诺娃正与一位银行家之子交往,而这位银行家是普京密友。


▲ 卡捷琳娜


▲ 普京一家


▲ 吉洪诺娃在签署文件

还是相同的原则,当事人不确认,那么它就只是媒体调查报道。去年年末的记者会上,已经有记者向普京问及此事,强人以保护家人隐私为由拒绝回答。

但不论普京是否确认,改姓氏换身份这一招都重新回到了俄社会的聚光灯下。如媒体报道为真,那么当年民众对执政者隐瞒身份的招数在今日就掉了个个,执政者反倒被束了手脚。这样的历史线索梳理下来,颇让人唏嘘。

【注】:本文原标题为《从列宁、斯大林到普京的家人,他们都姓啥?》



作者:方亮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俄罗斯时政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