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升小学了,高瞻远瞩的我关心起“奥数”,打听到有“小机灵”、“中环杯”(今年初赛冲突),以及久闻大名的“希望杯”。如果照著名数学家的观点,区区“奥数”想当年未曾念过,而今也不成名成家了,华罗庚、陈景润作古前也没听说为早日实现“四化”网罗基础学科苗子,成立个基金会,设奥数的金、银、铜奖牌的。
在徐汇、闵行两个教育大区中,“奥数”的雏形早已从娃娃抓起了。学前有东方之星、吴品工作室、百花思维等京沪教育专家产学研一体,结合本土实际引进日本先进理念的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打着进名牌小学的幌子,旗帜鲜明地反对“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般“奥数”从二年级起课余学,苦练历年全真精编习题一年,可在三年级开学后进个魔鬼强化班训练三个月,参加“奥数”初赛,淘汰四分之三菜鸟,血拼复赛,夺冠的廖廖无几。但有心的家长还是应该让“花朵”们试试,你不参赛就别指望这一被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痛批的“奥数”改变孩子受教育的轨迹。我国大学泛滥的当下,进一个怎样的中学决定你宝贝入高校的档次(个人观点:二本以下的高校不如念的职业学校)。
想起唐宋的“八股取仕”,有乡试、省试、殿试。乡试中了是秀才,省试上榜称举人,殿试皇上亲点状元、榜眼、探花(有个人好恶色彩)。《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以致于即便满腹经纶也熬不到面圣。
当今新世纪的小学生意气风发,以“神七”速度在刚记清常用三千汉字的基础上,智破“奥数”难关,在数学高端探秘,以三年级为起点,屡败屡战,四、五年级又是“中举”之佳期,以优异的“奥数”名次回报母校,接受我市名校的筛选
。
几十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上层建筑渴望优异人才补充,选拔体制与秒俱进。个人观点该先学“奥数”,再练“应试英语”,来适者生存。毕竟整个教育体系缺乏对“创造力”的评估系统,但对“奥数”和“应试英语”已完成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入学完备的阶梯式标准化建设。
盖国情如斯,地虽大但尚品不多,人都勤可物产出贡,体制新却见效甚寡,少年中国,还须后来人。
[
本帖最后由 vet 于 2009-9-10 16:1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