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学前幼儿搭建五大支柱 顺利衔接小学生活
俗谚:「三岁看大、六岁看老」。究竟教养三至六岁的孩子,施力点要摆在哪里,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衔接小学生活,发展成一生受用的基础能力?幼教专家认为,父母应该帮学前幼儿搭建五大支柱:一、体适能的奠基;二、同侪相处技巧;三、责任感的关键养成;四、良好的自我概念;五、手足关系的经营。
三至六岁,孩子进入幼稚园,并准备迈入小学。弘光科技大学幼保系助理教授赵蕙铃观察,父母直观上很容易把教养重点放在智育学习,产生「见树不见林」的教养迷思。教养资源的投入也过于单一或片面,忽略了学前教养应该是「全人发展」,需全面关照孩子的身体、社会、情绪、认知、语言……等各面向发展。
学前幼儿教养五大重点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授林佩蓉指出:「面对三至六岁的孩子,父母的教养角度要宏观。」幼儿教育不是国小先修教育,也不是才艺、美语、电脑科技教育,而是重视身体健康、培养人际智能、开发思考力、基础社区公民的教育。幼教专家建议家长,教养学前幼儿,可将心力投入以下五个重点:
重点一:体适能发展的高峰期
进入小学后,孩子要面临长达十年以上的学习生活,良好的体适能有助提升孩子的抗压性,跑完这场学习的马拉松。以中华民国体育学会的定义,体适能是指「个人的能力可以胜任平时的工作,不会感到疲惫,且仍有余力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及压力的能力」。
而体适能发展的黄金期在五至七岁。幼儿成长发育权威学者史康门(RE Scammon)发现,人体于五至七岁时,神经机能的发育已达到与成人相近的程度,此时是父母提升幼儿体能发展的最佳时机。
◆父母可以怎么做?
1.充分活动以发展大肌肉:幼儿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林佩蓉指出,在身体发展上,三至六岁的孩子着重大肌肉的开发,家长必须提供安全的环境及较多的活动机会,帮助孩子发展身体的敏捷度、平衡感及协调性。最好每天有至少半小时的户外活动或体能活动时间,才能帮助孩子充分发展大肌肉。
2.游戏中发展运动技巧:幼教专家指出,最适合学前幼儿的活动就是游戏。弘光科技大学幼保系教授许碧勋说,身体的游戏在孩子动作能力及技巧的发展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可让孩子学习到个体能做什么、如何去做。别小看走、跑、跳、滚、爬等动作,这些最简单的游戏能让孩子探索身体、空间和物体的关系。
三至四岁的孩子已能运用整个肢体活动,可带孩子玩搭拱桥、推球接力、溜滑梯等大肌肉伸展运动的游戏。
五岁幼儿的脑部神经已趋近成熟,能灵活自如的运动,身体发育非常迅速,动作能力进步很快。此时应提供可协助孩子稳定控制大肌肉动作的活动,如走平均台、跳绳、骑脚踏车等。
六岁孩子的平衡感更稳,应能更正确、熟练的从事各种运动。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投入比较复杂的动作技巧,如游泳、溜冰、跳舞、体操等。
3.慎选活动的环境:若从事游泳、律动等有氧运动,家长需考量活动的环境,最好是通风又凉爽。相较于成人,幼儿的新陈代谢能力仍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幼儿的散热能力较差、心跳速度较快,如果在炎热、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运动,很容易生病或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