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学习入门指南[翻译]
05.22.2013, 阅读次数: 411,自我提升, by Tonic.
专注阅读模式
分享到: 0
http://www.catisf.com/2013/05/le ... -scott-young/#toc-3
文章目录
[隐藏]
2分钟的步骤摘要
第一步:创造动力
第二步:建立灵活的课程表
第三步:设定反馈机制
第四步:增强型的计划安排
坏策略(又名不太容易成功的方法)
第五步:长期保留学到的东西
试试上面的五个步骤吧!!
好好学习的益处
本文翻译自:Scotth young的博客
原文:A Step-by-Step Process to Teach Yourself Anything (in a Fraction of the Time)
原文地址:
http://www.scotthyoung.com/blog/ ... ything-in-less-time
声明:以下翻译为个人成果,欢迎转载或在本文基础上进行优化翻译,但请保留本文链接。
以下是翻译正文:
你是不是曾经想学点新东西,但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呢?你可能是想学习一门外语,编程或者经商,也可能是试图学习一些比如数学、财经、物理这些能重整你信心的课程。今天这篇文章会告诉你怎么达成上述目标。
我将要描述的这个过程是我自己之前用过的如何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学习任务。这个过程和我之前发起一年内完成MIT计算机4年课程、自己学习外语、经商以及需要高度思考的比如物理、哲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
本文字数比较长,建议收藏起来以便以后翻看。
我将要重点介绍学习的战略方法,打破你以往选择的含糊不清的目标,比如“学会说法语”或“了解个人理财”,而把它们变成具体的、可执行的目标。我会尽可能提供我之前用过的一些具体的学习技巧链接,比如费曼技巧、图像记忆、具象回忆等等.
这里提供的方法只是众多方法的一种,如果你有别的可用的帮助你成功的方法,按照你自己的方法去实行吧。我这里分享给大家的方法是我多年以来学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持久有效的方法。
2分钟的步骤摘要
如果你没啥时间来读这篇文章,以下是本文的简单摘要:
1.制定好你的学习目标,把这个目标变成一个你认同的并深刻痴迷的任务
2.准备好学习的材料,制定一个可灵活变通的学习课程
3.建立反馈机制,确保它能保证你持续进行学习,并且能高度地唤醒你的学习目标
4.测试并执行你的计划,贯穿整个学习项目
5.发展长期的能留存的方法(正式的或非正式的)
有部分观点可能和你以前了解到的观点不太一样:
1.学习的目标必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多人试着学习的东西都是随意、偶然的计划,他们仅仅是想而已。
2.良好的反馈机制是这个方法的重点,在正常的教室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因为忽视这一步而得到谅解,毕竟他们会有作业和测试来检验。当你自己学东西的时候,你很容易将反馈这一步忽略,然后你花了好几个月才意识到你偏离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3.这个方法是有高强度、高专注而驱动的学习方法,一开始可能会很不适应,但相对于后期的学习结果,这还是很值得的。你也可以用稍微慢些的学习方法学习几个月,然后沮丧,接着放弃。用本文的方法可以减少这些不适,并且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OK,开始了。
第一步:创造动力
大部分目标只要具备良好的驱动都能够达成,你完成某个项目的动机是你所有努力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稳,即使你用上所有正确的方法,你也无法完成这个项目。
我的方法是选择一个短期的具有诱惑力的学习目标,诱惑力(obession)这个词经常是负面的词语,常常和危险、不健康联系在一起。但是它也可以用在正面的地方,通过将你的目标打造成令人瞩目的任务,你可以把你的激情全部投放到你的任务上,变成一个专注的目标。(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回报)
MIT挑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选了一个模糊的目标——我想得到计算机科学的教育,然后把这个目标创造成非常吸引我的任务。如果我一开始就设定为我想学习一大堆计算机科学这样的任务,我很怀疑我还能不能在10年内完成,更别说1年了。
你的任务没必要是宏伟或者耗时的,即便是一个星期只要几个小时的任务,仍然可以有趣、引你欢心。
下面是一些帮助我将模糊目标变成激动人心的目标的小方法:
1.给你的计划取个名字或代号。有个名字,你就可以正确定性这个计划。这个名字能让从千头万绪里拯救出来,让你知道那些你可以试着完成,那些你不能。命名计划也有助于你把整个计划当成一个整体,而不是随机的、松散的、毫无关联的学习任务。
2.选择一个特定的目标。把你的雄心放在一个具体的事务上。比如学习外语这个事儿,设定”一整天用外语交流”的任务会比”学习一门外语”更有帮助。
3.确定范围。既设定那些你需要完成的,也要剔除不要做的。不是让你除了眼前这个目标,其他啥也不学,这个方法只是让你照顾到任务的优先级,避免很多自学者“啥也学”的情况。
4.击中挑战的适合点。设定的任务应该是你不太确定能否完成,但难度也不会让你难到直接想放弃。如果这个目标太难,你就应该降低难度。如果你放弃是因为以前觉得这个无聊,你可以尝试重新挑战下。
只要尝试下,建立一个激动人心的计划并不是太困难。我认为大部分人跳过这一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步的重要性,也可能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拥有一个激动人心的计划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步:建立灵活的课程表
下一步是收集资料。这一步的困难在可能没啥资料,或者资料很难找,又或者好资料混在垃圾堆里,得好好弄一阵子。
我发现从广大的领域选择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你就可以在不同的资料里选择,从而为你的目标进行资料收集。下面是找资料的方法:
·公开课和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edX, Coursera, Udemy, MIT’s OCW)
·电子书(这篇文章的留言部分有很多好的资源)
·已经打包的课程资料
·推荐书单(Personal MBA, Good Reads, etc.)
·视频(YouTube, Khan Academy, Patrick JMT, etc)
·网络上的系列文章
·私人指导/课程
·教育软件
根据你计划的复杂程度,你可能需要在收集资料上花费几个小时不等。我必须指出, MOOCs或者打包的课程里很多扩展,你可以找到更多相关的资料。
另外一点小建议:别因为缺了一小部分课程而烦恼。MIT课程挑战我只用到了2/3的推荐电子书和一些MITocw的知道,大部分时候那些东西都可以忽略不计。难就难在于脱离课程,而不是缺少课程资料。
一旦你收集好资料,你的目标就是围绕着这些资料设定一个灵活可变的课程表。灵活的,就是指和学校课程不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展灵活地进行修改、调整课程。
当我在挑战MIT的课程时,我经常从视频、电子书及额外系列文章里获得一小部分资料。我的课程计划可能只有一部分资源,但通过反馈系统我能迅速发现不足之处。比如在看完视频后,我经常用电子书和系列文章来弥补视频不足的地方。
如果你是在尝试掌握一门实用型的技术时,这就显得非常有用了。当我尝试学习一门编程语言的时候,我经常要查找不同类型的资料,通过我的反馈系统我能快速在我没有掌握地方,对资料进行快速切换。
最后要提示的一点是,课程计划别太追求大而全。筛选资料的目的不是要覆盖全部的知识点,而是给你的学习效果指出一条路径,以判断你的学习效果。即使不同的资料有着不一样的效率,你也能适应这种改变。
我发现开始学习计划前,在这一阶段准备充足对以后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对于我来说,收集资料能帮我从要学习这个东西的重压之下解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你需要在搜索、研究、做书摘等等上花上一两天的原因。
备注:对于付费的教程,如果你无法决定是否要购买的时候,你可以看看是否有免费教程或者退款的一些准则。大部分都会提供免费部分的,在付费前你可以看看是否值得花钱。对于那些没必要花钱的,找那些用过的或者翻翻图书馆就能有效地减少你的花费。我在学习MIT课程的时候经常能淘到10美刀以下的资料,所以整个挑战,其实没花多少,还是很经济的。
第三步:设定反馈机制
反馈是学习很必要的一环。首先是一位内它能告诉你学习的进程。如果你不想做练习或者无法编一个小程序,你就应该知道你该调整下你的学习方法了。
第二个理由是思考反馈机制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并改进学习方法。你可能使用的反馈工具是练习中的问题,在increasing long-term retention(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里有介绍。
你打算怎么设定反馈机制的?
通常的两种方法是:输出一些东西或不断进行练习。虽然无法确保一定能够提供反馈,但如果在学习的时间里一直使用这些方法,你最终还是能够获得有效的反馈的。
用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来举例,写上几个小程序能保证你获得反馈。在学习设计的时候,尝试做几个模型或者绘画,能够让你意识到学习是否增强了你的技能。
和外国人练习说一门外语,能使你在语言课、单词本上学到的东西得到巩固,真正能帮你说外语。练习数学题、物理题能提高你对他们的理解能力。
使用哪种反馈系统,完全取决你是学习什么,用的什么材料。即使你找不到一个完美的反馈机制,你也能收集一些小的反馈,总比什么反馈也没有要好。小的反馈机制包括:对学习材料的自我测验,在没有资料帮忙的情况写下费曼概念(需翻墙),或者使用一些测验软件,比如ANKI
第四步:增强型的计划安排
很多自学的人很容易就能建立好学习计划,但经常在下一步就功亏一篑了:真正执行他们的计划。告诉你自己去学习生物或者历史是一回事,真正去执行学习并完成这些课程的计划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前半段路是做准备,没有强烈的动机,你很容易就变得烦躁,然后打退堂鼓。没有课程计划,你很容易迷失,然后放弃。没有反馈机制,你很可能啥也学不到。
后半段路是严格执行计划,确保你要看的、要读的、要练习的都能落到实处。这里有一些挺有用的方法,能确保你执行你的计划:
1.“每天”计划
第一个策略就是每天都做一点点。我和朋友一起学习某门外语的时候用了这个策略,由于日程安排有冲突,但我们都想保持同样的学习进度,于是我们决定每天早晨学习一个小时。
我在阅读计划上也有类似的安排。当我想了解某个特定领域的全部资料时,我就会弄上一堆书,每天花个30-60分钟在每天的同一个时间去阅读它们。
过程很简单
1.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确保每天都有这个时间。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只要保证高效即可。
2.以这样的节奏进行最少3个星期,不能允许例外情况的出现。时间你可以自己选,但我发现在一开始加强这个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这个策略的优势在于能迅速地转变成一个习惯。这个策略适用于你的计划不需要全天候时间的情况下,并且要求一定的自制力。其他的提及的策略也很有效,但一旦你没啥动力了,你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直接掉链子不学了。
2.痴迷策略
这个策略使用那些很吸引你的项目,并且不需要用太长的时间(在几个星期内)。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你的业余时间全部用来做这个项目,直到你完成它。
这个策略只适用你发自内心地想去完成这个项目,或者另外别的什么东西,值得你全力投入。如果你深深地认可这个方法,请自己把这个调整为第一优先使用策略,替代#1的每天计划策略吧。
这个策略的优势在于它触发的是你的深层驱动力。有些项目可能会很快就能完成,我经常把这个策略放在这些项目上,因为我知道过几个星期可能我就没啥兴趣,所以我想很快就知道完成的结果。缺陷也很明显,你的项目可能一点儿都不重要。
3.提前安排策略(本段翻译不好,求大神帮忙)
最后一个方法就是将你选好的目标或者时间段提前安排好。如果你正处在外界的监督之下,那你的动力来源就很好搞定了,只要完成好要求的每个课程的练习一类的。使用MOOC\大型开源课程也能起到同样的左右,因为他们也会要求你做一定事情。
另外一种可替代的方案就是设定短期测验,以帮助你发掘这一路走下来的不足之处。在通过大型的考试目标时,这一招非常有帮助,比如SAT\CFA等等。你可以把测验分化成小段,然后在每周的测验中设定“本周要解决的知识点”,这样能提供你下一阶段学习的动力,拒绝拖延的发生。
坏策略(又名不太容易成功的方法)
和上述3个方法相对比,我也发现了好几个方法不太容易奏效。这不是说它们完全没啥用,但相比较而言,它们更多的动力或较强的自制力去执行,包括以下几个:
·不论心情好坏,一直扑在你的项目上
·不设定清晰的计划表和限期
·在未来设定一个计划,但不提供一个充满说服力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要安排在以后。
最后,你应该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如果完成一件事情,对你不算什么难事,那你就不用担心这一步了。如果对你来说,执行很困难,我建议你采用第一个策略(每天计划),在大部分计划里都非常管用。当你还不太确定如何更好地执行某个计划的时候,这是非常好的默认方法。
第五步:长期保留学到的东西
最后一步是可选项。对于大部分学习计划来说,我明白这一步其实可有可无,起码我不是很严格来进行。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目标,它们会时不时地要求我复习这些以前学过的这些东西。
对于那些担忧丢失学到的知识的人来说,增加额外的步骤是有必要的。增加长期记忆、练习的这一步,可以确保你在多年后依然能够记得这些知识。
为长期保留而学习
对付遗忘的第一招就是更好地掌握它,第一次就要这样做。我发现,如果你学习时是带着理解的心态去学习的话,能帮助你长久地记住这些需要记忆的知识。
想想学习物理,很多学习在很大的精力在记忆物理公式和公式发生的条件上,比较聪明点的人就会建立很视觉化的东西来理解公式表达了什么,及公式这样表达的原理。
有时候为了理解而学习并不是短期的目标。学习用公式解决特定的问题可能会比建立一个直观的视觉模型花的时间更少,但几年后,你可能会忘掉这个公式,却不一定会忘了自己做的这个实验。
这也是我为什么当你学习的时候使用比喻、形象化、图表及费曼技巧。他们把单纯的记忆工作提升了一个档次,可以帮助你把枯燥的知识转成能长久保存的一些形式。
当然,这不是说理解后你就不会忘了,只是不那么容易遗忘。
以下是一些能帮助你长期记忆的方法:
1.周期定律
想想月亮每个月围绕地球转动都会回到同一个位置上,这个策略的执行类似。在完成一个计划后,在你的日历上找几个月以后的日子设定一个提醒。到了那天,准备个小测验或者迷你计划来复习你掌握到的技巧。
MIT挑战的时候,我经常把这个方法用在编程和计算机知识上。每隔6-12个月做一次小项目,我希望这样能让我保持这些技能,即便以后我的职业并不要求我具备这样的技能。
最近我在学习法语上用了这个方法,非常成功。虽然我已经离开法国两年了(在法国经常说法语),但我决定回巴黎住上一个月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我竟然能够把我的法语说得更好。
如果目标仅仅是保持,而不是改进,周期频率就不用改变。慢慢增大复习的周期间隔,仍然可以保持同样的水平。但那些水平更高的一些技能(退步也很快)或者改变很迅速的技能(比如编程),则是个例外,也就意味着需要保持比较稳定的复习频率,而不可以随意增大。
2.固定练习
另一个技巧则把练习固定下来、常常复习,安排到碎片的时间中。我知道能讲10门外语的Benny Lewis就是用这个方法去保持自己的外语能力的。通过每个星期练习讲外语,他能长期保持并改进自己的外语能力。
我经常把这个方法用在我很感兴趣的项目上。我会订阅涉及到自己感兴趣类型的blog,然后用常规的发日志来保持自己的兴趣和技能。
3.专业软件(SRS系统)
如果上述方法你觉得不专业,那你可以考虑用类似ANKI这样的专业的间隔重复系统来帮助你。对于想保留很庞大但你平时用不上的知识来说,这样的软件完全能胜任这一工作。举个例子,我觉得医学生和法律系的学生会从这个方法里收益,他们可以时不时获得提醒,在课程结束后很长的时间后进行复习,巩固学习成果。
试试上面的五个步骤吧!!
这只是初步的自学框架,可能你看完后有很多关于如何具体实施的疑问,看看以下的一些我写的一些文章,或许能够帮助你。
» How to understand hard ideas.
» How to take notes. (PDF)
» How to read faster.
» How to read a textbook.
» How to use metaphors/visualizations to study for an exam.
» How to quickly learn a free online course.
» How to get work done.
» How to focus on what you’re learning.
» How to access ‘hidden’ courses from MIT.
» How to learn really hard subjects.
» How to translate your self-education into an actual degree.
虽然不太全面,但上面的教程能让你开个好头了。
好好学习的益处
自我教育偶尔感觉是一种奢侈的事情,或者是在智力上做无畏的投资——有些学习的东西没有实实在在地改善你的生活。但我发现反过来才是正确的:学习会给你在几乎所有领域提供快人一步的优势。
我认识的那些事业成功、人际优良、生活美满的人几乎都在不停地学习,我经常给自己找些东西来学习,然后按照上面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水平,虽然有些起步慢,但我永不放弃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学习。
[
本帖最后由 落叶小唱 于 2014-4-2 09: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