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收到的压岁钱该怎么花

收到的压岁钱该怎么花

收到的压岁钱该怎么花

本报记者 栾吟之 沈轶伦    2008-02-18      03版:要闻

--------------------------------------------------------------------------------







    每年新年开学,孩子们在课间讨论的热门话题常常是拿到多少压岁钱、春节上哪儿旅游、得到什么新年礼物等等。压岁钱怎样给、怎样花才有意义,值得思量。

  小学语文教师沈晓晶———

  “学生见面就问收到多少压岁钱”

  孩子攀比压岁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去年,班里两个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小姑娘自豪地说,她身上的名牌套裙是用压岁钱买的,她拿到5000元钱突破“历史纪录”;同桌女孩马上不服气,称自己收到的压岁钱都是港币、美元,其他同学马上投来艳羡的眼光。

  “你收到多少压岁钱”已成为孩子的见面问候语,孩子攀比压岁钱是为了在同学中有面子,只要一个孩子带头炫耀,其他人很容易跟风、盲从。一些孩子还会比谁带的钱多、谁花钱大方,甚至比谁家的房子大、谁的父母车子高档。

  和往年一样,我会在开学第一天的班会课上花半小时教育孩子,引导他们不攀比压岁钱、少带零花钱到学校,还会把有些小朋友捐压岁钱给灾区的事例讲给大家听。

  初中生家长祝女士———

  “孩子给我订压岁钱指标”

  今年春节前夕,我女儿竟然给我订下压岁钱指标,规定我给她的压岁钱不能少于500块,不仅如此,她还给爷爷奶奶打电话,也指定压岁钱数目,原因是她已经计划好该用压岁钱买哪些玩具、衣服等。走亲戚时,女儿对给她压岁钱多的长辈嘴巴特别甜,不给压岁钱的,她就气呼呼不理不睬。前几天,她还像大人一样对我感叹:“真是一年不如一年,每大一岁,赚到的压岁钱就越少。”这让我心情很沉重,孩子何时变得那么势利?

  作为家长,我也在反思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买高档衣服、高档文具,无形中也造成她的物质要求越来越高,我想我应该多和孩子沟通,给她讲讲压岁钱的来历、典故,教育她正确理解压岁钱的意义,不要只在乎钱的数量。

  9岁小学生简简———

  “拿压岁钱请客吃饭真让人羡慕”

  在我们同学中,流行拿压岁钱出去旅游,买家长不愿意给我们买的衣服,还有的请同学吃饭、给同学送生日礼物等等。

  同学当中最夸张的一个,在必胜客请我们20多个同学吃饭,花了好几千元。我们听说,他的压岁钱都是父母的客户送的,每个红包都是鼓鼓的。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钱大大方方请好朋友吃一次饭。

  有个同学把500元压岁钱捐给山区贫困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也要捐一些钱。我还准备接受妈妈的建议,把压岁钱拿出来购买理财产品。今后每年的压岁钱我都想这么用。

  压岁钱的民俗已有上千年历史,从来长辈给小孩压岁钱都不重多寡,而是借此为孩子们祈福求安。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据史料记载,在汉代就出现了专门用于佩戴玩赏的钱币状避邪品,其正面多为“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吉祥词语,背面则铸有龙凤、双鱼等图案。到了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宋元以后,过年给小孩子“压岁钱”已成民俗。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明清朝代,民间普遍流行“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TOP

莫让美好传统变味

吟 之    2008-02-18      03版:要闻

--------------------------------------------------------------------------------







  近年来,对压岁钱攀比之风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原因不外乎三个:其一,压岁钱数量不断攀升,加重大人的经济负担;其二,孩子们常常不能把压岁钱用得其所;其三,压岁钱有时成为一种变相的送礼、贿赂。

  作为一种民俗,压岁钱能在岁月长河中积淀下来,必然承载着某种社会功能。在我看来,中国的家庭讲究“长幼有序”,春节里,小辈们给长辈们行礼祝福,长辈则发压岁钱,表示关心和爱护,施与取都体现了“尊尊亲亲”的传统伦理,并不应该因为压岁钱数量的多少而有所改变。

  优良民俗传统一旦失去,就很难恢复。切莫让大人们的崇富心理影响孩子,切莫歪曲压岁钱的本来意义。愿美好传统永远不变,永远打动人心。.

TOP

一封家书 几多思量

   2008-02-18      03版:要闻

--------------------------------------------------------------------------------




  据新华社报道,春节期间,一位老人给孙儿写下一封家书,起因是孩子拿着压岁钱玩游戏、吃西餐,一天花去100多元。信中这样写道:“你这样一天花去百六七元,10天就要千六七元,一个月该花多少?你还不会挣钱,就学着这样花钱,培养这样的生活习性,将来怎么收敛得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养成了大手大脚,将来挣多少才能生活?”“有钱难买幼时贫。我参军时部队的军长,当兵的儿子回家时,他不让儿子在家里吃小灶,要儿子去士兵食堂打饭吃。那时我觉得军长夫妇太无情,后来才觉得军长考虑得比一般人深远……”

  春节期间休闲娱乐,孩子多花几个钱不奇怪,但这封家信中提出的孩子生活习性的培养问题值得深思。随着人民富裕程度提高,一些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已不再是象征性的,而是成千上万元,这些钱该怎么花,成了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考题。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不能要求孩子们天生就知节俭、会理财,关键是长辈们的教育和引导。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盘点”和筹划,给这个春节画个圆满句号。.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