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移動的尼尼微

移動的尼尼微

移動的尼尼微
http://behold.oc.org/?p=26735

(謝昉)2015.03.30

原文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

        發單張的姐妹

從外面回到家,發現餐桌上放了一張從來沒見過的福音單張。

“哪兒來的?”出於傳道人的“職業敏感”,我仔細翻看了一下單張,檢查是否有教義性錯誤……還好,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地鐵上發的。”妻子回答:“一個中年婦女,一邊大聲說‘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信耶穌,得永生’,一邊給伸手要的人。”

“喔。”我聳聳肩,沒想到還有在地鐵裡這樣傳福音的。

妻子把她所目擊的這一場景,發到教會的微信群裡,引發了小小的討論。

有的人認為,她這樣在地鐵上大聲傳福音,會讓人對基督教有反感,可能這個人以後再聽到有人傳福音,就不想聽了呢。也有的人認為,她的火熱值得讚賞,我們不該以福音為恥。

這讓我想到另一幕。

634214126577850000nEO_IMG_930a08Dc2我的父親在杭州住院,我去坐在他的病床旁。剛剛與他分享完福音,從病房外面走進來一個中年婦女。

她面無表情地快速走過每一張病床,用幾乎無法辨別的語速說:“信耶穌,得永生哦。”最後的那個“哦”音調快速而又短促,好像在對方應該知道或者早已知道的樣子,並同時將一張福音單張丟在父親的床頭。

在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她已經離開了病房。

父親和他的病友們似乎習以為常;可能礙於我在場,沒有立即將這張單張丟進垃圾桶,而是掃到了旁邊的茶几上。

“每天都來的。”父親對我說。

在這兩者之間,我會更讚賞地鐵上的這位姊妹。至少,她表現出了一種熱情和緊迫感,而不是杭州病房裡的那位姊妹,似乎完成任務式地派發單張。

        街頭佈道家

By phaewilk-mdedit_013.R20在神學院讀書的時候,和我同班一起上《釋經講道》的十位同學中,有一位是芝加哥街頭的佈道家。黑人、微胖,每次來上課時,他都是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直到臨近學期結束的暑假,都是如此。

最後,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我問他,是怎麼在街頭上佈道的?

“我每個星期二、四中午,在街頭講道一個小時,歡迎你來跟我同工。”他擦著汗告訴我。

“其他時間呢?”我更加好奇了,畢竟他也是全職傳道人。

“我邀請有興趣的人,去參加在那個街角的查經班,同時還供應披薩薩和可樂。如果他當時沒有空,就留下信息。我會再聯繫他,參加下一次的街角查經,或是週日一起上教會。”

最後,我有幸聽了一次他的講道——不是在芝加哥的街頭,而是在課堂上。

他用20分鐘的時間,從舊約傳講基督,再延伸到城市的生活,最後則有福音的呼召。他告訴我們,這就是他在街頭佈道的方式。

        呼喚約拿

Jonah-04“一部地鐵,就是一座移動的尼尼微。”妻子在群裡說,結束了那個討論。

無論是在芝加哥的街頭,杭州的那個小小的病房,抑或是上海的地鐵車廂,哪個不是“尼尼微”呢?

無論是發單張還是講道,相對於受眾的觀感,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動機和態度:我是否存著對上帝交帳的心(還是只是對福音隊長交帳)?是否以福音為上帝的大能?是否清楚地傳講福音的信息?

尼尼微有了,要的是被上帝對付過的約拿。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