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亲子阅读:谈自由阅读的乐趣,斥应试训练(939#献给男子汉之《调皮鬼恐怖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龙应台说,文学是心灵的X光

心靈的X光 --- 龍應台對學生的畢業演講 (摘自天下雜誌)

作者:龍應台  
出處:天下雜誌 375期 2007/07

在二○○七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龍應台特別以「制度性教育該教而沒有教的兩件事」為題演講,期許每個人都能給自己一種透視人生智慧的心靈X光。         

今日獨立

如果你們期待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如何作一個好醫生」,你猜錯了。我不會那麼笨,跟你們在座的醫學院的傑出教授們去比賽講這種題目,因為我一定輸,我是行外人。

事實上,你們今天坐在這裡的身分,究竟是什麼呢?難道僅只是「未來的醫生」這樣一個單一身分──不可能吧?我想,一定有很多更寬的可能來界定今天坐在這裡的你;譬如說,今天是你在經濟上依賴別人的最後一天,也是你人生獨立的第一天。

或者說,從今天起,你不再被當作某個學校的學生,某個人的兒女,而是你單獨的自己──成功也是你,失敗也是你,墮落時誰也救不了你;從今天起,不再有別人為你負責。我們甚至也可以說,今天的你,是一個人,站在制度性學習的終點,自主性學習的起點?

我不認為對醫學院的畢業生就非談「如何作一個好醫生」不可,因為,職業只是一個人的人生中的一部份,絕不是全部。在你作醫生的時候,你必定同時還有好幾重身分,這些身分,不見得比你醫生的身分來得不重要:你是一個國家的公民──你是否知道如何作一個好公民?

你一定是人家的妻子或丈夫或堅決不婚的情人伙伴──你是否知道如何作一個成熟的負責的伴侶?你一定還有幾十年的時間是人家的兒女──你是否知道如何作一個好兒女?你可能很快成為別人的父親和母親──你又是否知道如何做好父親和母親?更關鍵的,今天是你的「獨立日」──你是否知道如何做好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呢?

因此,今天是什麼日子?我認為,是你們從幼稚園到大學長達二十多年「制度性」教育的畢業典禮,同時是「自主性」教育的開學典禮。

我今天的題目是,「制度性教育該教而沒有教的兩件事」: 仰觀宇宙之大 第一,它教你如何與別人相處,沒有教你如何與自己相處。

合群,曾經是我們從小到大「德育」的核心。個人在群體中如何進退貫穿整個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極其講究的個人修身、慎獨的部份,在現代化的社會裡,卻被忽視。

我們是一個習慣群聚的社會。在行為舉止上,我們喜歡熱鬧,享受呼朋喚友的歡樂。在思想判斷上,我們用「集體公審」或者「拉幫結派」的方式思考事情。在時間的分配上,我們的學習表塞滿課程和活動;在空間配置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群體「相濡以沫」。

獨思的時間,獨處的空間,不在我們的學程設計裡。 把這個問題說得最透徹的,我認為是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他在一九四一年就指出當時的大學課程設計是有問題的,因為課程以「滿」為目標,不給學生「獨思」的時間: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審其一人之生應有之地位,非有閒暇不為也。縱探歷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積,?索人我關係之複雜,社會問題之繁變,而思對此悠久與累積者宜如何承襲擷取而有所發明,對複雜繁變者宜如何應對而知所排解,非有閒暇不為也;人生莫非學問也,能自作觀察、欣賞、沉思、體會者,斯得之。」

在你們七年醫學院的學習過程中,諸位想必學到了各種技術,但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審一人之生應有之地位」,重不重要?大學是否教了你?「綜觀歷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積,橫索人我關係之複雜,社會問題之繁變」,在你的解剖學、病理學、臨床課程裡,是否有一點點入門?在整整七年的培養中,請問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讓你用在「觀察、欣賞、沈思、體會」之中?

再請問,一個不懂得「觀察、欣賞、沈思、體會」的人,可不可能是一個好的醫生?或者說,一個沒有能力「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對自己的「存在」狀態有所思索的人,會是一個第幾流的醫生?

大學課程不容許學生有時間作個人修身的「獨思」,它同時不允許學生有獨處的空間。四年或七年大學生涯,大半在喧嘩而流動的群聚中度過,自己對自己的檢討、探索、深思,難有空間。對此,梅貽琦感嘆極深: 人生不能離群,而自修不能無獨……。至情緒之制裁,意志之磨勵,則固為我一身一心之事,他人之於我,至多亦只所以相督勵,示鑑戒而已。自「慎獨」之教亡,而學子乃無復有「獨」之機會,亦無復作「獨」之企求;無復知人我之間精神上與實際上應有之充分之距離,適當之分寸……,乃至於學問見識一端,亦但知從眾而不知從己,但知附和而不敢自作主張,力排眾議。晚近學術界中,每多隨波逐浪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輩。

「慎獨」,其實就是在孤獨、沈澱的內在宇宙裡審視自己在環境中的處境,剖析人我之間的關係,判別是非對錯的細微分野,「慎獨」是修練,使人在群體的沈溺和喧鬧中,保持清醒。這,大學教了你嗎?「情緒之制裁,意志之磨勵」,在不在大學的課程裡?

「只知從眾而不知從己」的人,不知「人我之間精神與實踐上應有之充分之距離」的人,請告訴我,會是一個第幾流的醫生? 紐約市長布倫伯格是紐約市立大學今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人。他送給畢業生的「金玉良言」是:「成功的祕訣其實很簡單,就是,你要比別人打拚。如果你比辦公室裡所有同事都早到,都晚退,而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請過一天病假──你就一定會成功!」

他舉自己的父親做為典範:「我父親就是這樣,他從早幹到晚,一週七天,一輩子從不休息,幹到最後一刻,然後跑到醫院掛號,就地死亡。」 我看了報紙對這段「金玉良言」的報導,不太敢置信,心想,會不會這位老兄意在反諷,卻被居心不良的媒體拿來作文章?於是我找出他演講的現場錄像,從頭看到尾,發現,老天,他真是這麼說的,而且極其嚴肅。 我想,如果你是以紐約市長這種哲學來培養自己的,我會很恐懼有一天落在你的手裡。醫生被稱為醫「生」而不被稱為醫「死」,是因為,他必須對「生」要有所理解。


比夜還黑的內心

二,制度性教育教了你如何認識「實」,但沒教你如何認識「空」。

我不知道在你們醫學的制式教育裡,有多少文學的培養?你們全都在搖頭,表示沒有。我認為,文學應該是醫學院的大一必修課程;文學,應該是所有以「人」為第一對象的學科的必修基礎學之一,因為文學的核心作用,就是教你認識「人」。

讀過卡謬的小說《瘟疫》的,請舉手一下。七十人中只有四個,比例很低。我因為○三年的非典爆發而重讀這本小說。小說從一個醫生的角度描寫一個城市由於爆發瘟疫而封城的整個過程。

瘟疫傳出時,鎖不鎖城,有太多的重大決定要做。是什麼樣的訓練,使一個衛生官員做出正確的決定?醫學技術絕不是唯一的因素。是什麼樣的人格,使一個醫生可以走卻決定留下,不惜犧牲?是什麼樣的素養,使一個醫生知道如何面對巨大的痛苦,認識人性的虛偽,卻又能夠維持自己對人的熱誠和信仰,同時保持專業的冷靜? 卡謬透過文學所能夠告訴你的,不可能寫在公共衛生學的教科書裡。醫學的教科書可以教你如何辨別鼠疫和淋巴感染,可是卡謬的文學教你辨別背叛和犧牲的意義、存在和救贖的本質。 多少人讀過卡夫卡的《蛻變》?對不起,我覺得《蛻變》,也應該是醫學院學生的大一必讀。你的醫學課本會告訴你如何對一個重度憂鬱症患者開藥,但是,卡夫卡給你看的,是這個憂鬱病患比海還要深、比夜還要黑的內心深沈之處──醫學的任何儀器都測不到的地方,他用文學的X光照給你看,心靈的創傷纖毫畢露。 是的,文學,是心靈的X光。它照得到「空」。 將來的醫生,請問你具備嗎?


分手也是緣分

今天在座,我發現,父母、祖父母的人數超過畢業生自己。我願意對為人父母的,說幾句話。恭喜你們。我幾乎就看見當年的我自己,坐在畢業生的位子上,也看見我自己的父母,坐在你們的位子上。

我那麼清楚地記得,我七歲的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牽著他的手走到學校,然後看著他,背著花花綠綠布滿恐龍的書包,消失在教室門口。他不停不停地回頭看我,我也萬分不捨地痴痴看著他。我也記得十六歲那年他到美國作交換學生,我送他到機場,看著他,背著年輕人的背包,消失在入關口,我站在後面,一直在等他回頭看我一眼,但是,他頭也不回,一次都沒有。 於是我逐漸逐漸認識到,原來父女母子一場的緣分,就是注定了你此生要不斷地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今天,是你們的孩子、孫子的「獨立日」,其實,你們自己新的一課也從今天開始:學習放手,讓他跌倒而不去伸手扶他。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那是多麼、多麼難受的一堂課。

但是很快的,這些畢業生也會發現,他們其實,從今天開始,也在看著他們的父母、祖父母的背影,漸行漸遠,離他們而去。

在這個意義上,畢業,確實是人生多麼重大的時刻。它,對不同世代的人,都是一個快樂奔向前程的時刻,也是一個跟纏綿的記憶、跟溫馨的歷史分手的時刻。所以對在場的每一個人而言,儘管不同世代,今天都是一種畢業,一種開始。每一個人都需要一種心靈的X光,給自己一種透視人生的智慧,但是心靈的X光執照,取得何其不易。只不過,一旦取得,你就是一個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醫生了。

祝福你們。


二○○七年六月九日.

TOP

喜欢,流泪,顶.

TOP

好贴啊,来不及看完,先收藏,撒花。.

TOP

很欣赏楼主的快乐教育与引导方法。这也是我一直想要的模式。
好帖,献花。.

TOP

回复 144#hxy007 的帖子

“真的”已经是一个词了(个人理解)所以不符合的地得的规律,和“好的”一样。给你送花了,真是好帖!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向上 于 2009-6-10 15:00 编辑 ].

TOP

回复 246#hxy007 的帖子

谢谢鼓励。我们家那个“小茶杯”只接受“茶壶”慢慢地、匀速地倒入“茶水”,一旦快的话,马上溢出来。
只能期待假以时日,能有朝一日与你们站同一水平线上。
还请教一下,在读书的时候,要不要过于专研不理解的词语,果果平时在看书的时候,好像不了解的词语很影响她的阅读,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她不过于纠缠这些词语?.

TOP

回复 244#hxy007 的帖子

好幸福的事。
最近闹着想辞职,就想找一个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位。轻松,又能增加知识,还可以得闲照顾宝宝,给生活周围所有的人打击。老板还说:你找到了的话,再辞职不晚。这不明摆着欺负我吗!
好好羡慕ING..

TOP

孩子你慢慢来(一)

引用:
原帖由 merry77 于 2009-6-10 09:49 发表 \"\"
心靈的X光 --- 龍應台對學生的畢業演講 (摘自天下雜誌)

作者:龍應台  
出處:天下雜誌 375期 2007/07

在二○○七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龍應台特別以「制度性教育該教而沒有教的兩件事」為題演講,期 ...
  龙大妈是个性情中人,有文才,也有思想。赞一个!
  她的《孩子你慢慢来》(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也很精彩。向各位BBMM推荐。

           

  “阿婆,我要这一束!”
  黑衫黑裤的老妇人把我要的二十几支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找钱。
  小孙儿大概只有5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死婴那,这么憨馒!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没要紧,阿婆,阮时干真多,让伊慢慢来。”
  安抚了老祖母,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5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衣索匹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王爱莲,补习费呢?”
  林老师的眼光冷冷的。王爱莲坐在最后一排;她永远坐在最后一排,虽然她个子也矮。六十个学生冻冻地缩在木椅上,没有人回头,但是不回头,我也能想象王爱莲的样子:蓬乱的头发一团一团的,好像从来没洗过。穿着肮脏破烂的制服,别人都添毛衣的时候,她还是那一身单衣,冬天里,她的嘴唇永远是蓝紫色的,握笔的手有一条一条筋暴出来。
  “没有补习费,还敢来上学?”
  林老师从来不发脾气,他只是冷冷地看着你。
  “上来!”
  王爱莲抽着鼻涕,哆哆嗦嗦走到最前排,刚好站在我前面;今天,她连袜子都没穿。光光的脚夹在硬邦邦的塑胶鞋里。我穿了两双毛袜。
  “解黑板上第三题!”
  林老师手里有根很长的藤条,指了指密密麻麻的黑板。
  王爱莲拿起一支粉笔,握不住,粉笔摔在地上,清脆地跌成碎块。她又拾起一支,勉强在黑板边缘画了几下。
  “过来!”
  老师抚弄着手里的藤条。全班都停止了呼吸,等着要发生的事。
  藤条一鞭一鞭地抽下来,打在她头上、颈上、肩上、背上,一鞭一鞭抽下来。王爱莲两手捂着脸,缩着头,不敢躲避,不敢出声;我们只听见藤条扬上空中抖俏响亮的“簌簌”声。
  然后鲜血顺着她虬结的发丝稠稠地爬下她的脸,染着她的手指,沾了她本来就肮脏的土黄色制服。林老师忘了,她的头,一年四季都长疮的。一道一道鲜红的血交叉过她手背上紫色的筋路,缠在头发里的血却很快就凝结了,把发丝黏成团块。
  第二天是个雨天。我背了个大书包,跟母亲挥了挥手,却没有到学校。我逛到小河边去看鱼。然后到戏院去看五颜六色的海报,发觉每部电影都是由一个叫“领衔”的明星主演,却不知她是谁。然后到铁轨边去看运煤的火车,踩铁轨玩平衡的游戏。
  并不是王爱莲的血吓坏了我,而是,怎么说,每天都有那么多事要“发生”:隔壁班的老师大喊一声“督学来了”,我们要眼明手快地把参考书放在腿下,用黑裙子遮起来;前头的林老师换上轻松的表情说:“我们今天讲一个音乐家的故事。”等督学走了,又把厚厚的参考书从裙下捞出来,作“鸡兔同笼”。
  要不然,就是张小云没有交作业;老师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对全班,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来。要不然,就是李明华上课看窗外,老师要他在教室后罚站,两腿弯曲,两手顶着一盆水,站半个小时。要不然,就是张炳煌得了个“丙下”,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大木牌挂在他胸前,要他在下课时间跑步绕校园一周。
  我每天背着书包,跟母亲挥手道别,在街上、在雨里游荡了整整一个月,记熟了七贤三路上每一个酒吧的名字,顶好、黑猫、风流寡妇、OK……
  被哥哥抓到、被母亲毒打一顿,再带回林老师面前时,我发觉,头上长疮的王爱莲也失踪了好几个星期。我回去了,她却没有。
  王爱莲带着三个弟妹,到了爱河边;跳了下去。大家都说爱河的水很脏。
  那一年,我们11岁。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医院里,医生正在响亮的哭声中剪断血淋淋的脐带;鞭炮的烟火中,年轻的男女正在做永远的承诺;后山的相思林里,坟堆上的杂草在雨润的土地里正一吋一吋的往上抽长……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书中有幅照片(第56页):遍地的野花野草,年轻的龙应台和幼子安安享受着大自然的厚馈。安安坐在草地上,摘下一朵花,伸向妈妈。妈妈虔诚地跪在草地上,鼻子凑近儿子手中的花儿,如痴如醉地嗅着闻着,不知道是在闻花,还是在闻孩子……照片下有一段龙太的题词:
  脚踏车经过一片花开满地的平野。
  将车往草地一倒,就坐下来,
  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9-24 11:20 编辑 ].

TOP

小熊出生至今已经快6年了,可作为MM的偶竟然是三周前因着小熊接到了小学的录取通知,很偶然地才知道有WW这么一片纯净的天空,汗颜哪!!
更为汗颜的,是昨夜有幸拜读了hxy007和ccpaging你们两位BB的育儿高招(虽然还不全),想来,说是汗颜,已经是很抬举自己的了
不过,蛮欣慰的是,小熊还能有幸跟在2个gg后面,让偶这MM来依样画葫芦,只是,实在米信心能把葫芦画成咋样的
不管咋样,有件事是一定要做的,顶下啊!:)
以后,有机会一定向LZ请教!.

TOP

回复 258#hxy007 的帖子

也很喜欢龙应台,就因为看了这篇文章,从此爱上了她的作品。家里买了好多她的书。.

TOP

孩子你慢慢来(二)

引用:
原帖由 小鱼儿的妈妈 于 2009-6-15 07:32 发表 \"\"
也很喜欢龙应台,就因为看了这篇文章,从此爱上了她的作品。家里买了好多她的书。
  我读龙太的书,也纯属偶然。《孩子你慢慢来》是妻子买回来的,她还没有来得及读,hxy007就一口气读完了。老实说,这本书不宜读得太快。否则,就会错过其中的许多的深意。例如,前面引用的那篇里的最后几段: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医院里,医生正在响亮的哭声中剪断血淋淋的脐带;鞭炮的烟火中,年轻的男女正在做永远的承诺;后山的相思林里,坟堆上的杂草在雨润的土地里正一吋一吋的往上抽长……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其中便有一种参透生死之后面对孩子成长的一种从容淡定。人有生死,起点一样,终点也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生命的过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享受这短暂的生命历程,看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生命就失去了意义。或者说,取得了一个结果,又急于去争取另一种结果,根本不享受过程、只想要结果的人,他最终能够找到的结果就是死亡。如此说来,5岁的孩子能不能打成一个蝴蝶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专注做这件事,并且享受整个做事的过程。
  对于别人家的孩子尚且如此,对自家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你慢慢来》记叙了龙太长子安德烈童年时代的成长历程,从中可以看到龙太陪伴孩子成长的耐心和智慧(与传统母爱不一种的智慧),也可以看身为母亲在育子过程中享受到的无穷快乐。
  龙太在育子上如此用心,却没有带养出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安德烈与母亲有数年的分离,18岁之后,与母亲龙太存在严重的隔阂,也有许多冲突。母子通过几年对话及书信(主要是email)来往,才逐渐认知对方,悦纳对方。其中有些书信收入在母子俩合著的《亲爱的安德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此书给我们展现了现代社会中新新新人类跟他们父母关系的真实状况。龙太在书中一如既往,显示出陪伴孩子成长的从容、耐心和智慧。007还从中学到一招,到孩子大一些,亲子之间分歧多了之后,书信交流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可以避免直接的冲突)。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9-24 11:34 编辑 ].

TOP

回复 261#hxy007 的帖子

“悦纳”是好关键的一个词
悦纳自己,从而从容自信;悦纳别人,所以慈悲宽容。.

TOP

回复 15#hxy007 的帖子

动物        数词/量词    动词/食物                                位置
  小兔在雪地找到了两个萝卜,他抱着萝卜到小猴家,把萝卜放在小猴的桌子上。
  小猴在雪地找到了几颗花生,他带着花生到小鹿家,把萝卜放在小鹿的窗台上。
  小鹿在雪地找到了一棵青菜,他提着青菜到小熊家,把萝卜放在小熊的门口。
  小熊在雪地找到了一只白薯,他拿着白薯到小兔家,把萝卜放在小兔的床边。

007强!不知007是做什么工作的?.

TOP

回复 21#hxy007 的帖子

一门心思要用到老师教给他们的那些描绘春天的成语。什么“桃红柳绿”啦,“姹紫嫣红”啦,“阳光明媚”啦,靠着这些成语堆出一篇文章。


哎.....都一样,就像一个老师教出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4-16 19:47 发表 \"\"
  还是一起来交流比较好。
  例如,小朋友们理解古诗有困难,或理解不深。如果每个BBMM各为一首诗设计一个辅导方案,我们孩子的阅读和欣赏古诗困难就可以缓解了,也免得他们骂李白是“白痴”、“酒鬼”、“无赖 ...
每次碰到背古诗,总是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背出,因为不理解意思,没法很形象的流入脑中......

于是每次都是教孩子,将每一首古诗翻译成一幅画,画可能更容易嵌入孩子的脑中....

TOP

引用:
原帖由 amy0202 于 2009-6-23 15:59 发表 \"\"



每次碰到背古诗,总是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背出,因为不理解意思,没法很形象的流入脑中......

于是每次都是教孩子,将每一首古诗翻译成一幅画,画可能更容易嵌入孩子的脑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活脱脱一幅中国山水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诗是流动的画,画是静止的诗,诗画本来就是一体。
让同学们枯坐桌前,一味地背诗,不如出去走走,去去体育公园,让诗情画意在心中自然流动,眼中有画,心中有诗,背诗实在是太简单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6-23 22:42 编辑 ].

TOP

“臼”之果实结在今朝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4-30 11:45 发表 \"\"


  粗粗查了一下。“插”字确有一个异体字叫“挿”。
  经查,“插”和“臼”确有字源上的关系。小篆中:“臼”为297488,“插”为297489
考试之前的这段时间着实让 Alex 的老爸担心了一把,近期 Alex 的作业中的错误特别多,不是这个字漏写了一笔,就是那个字漏写了一划。
早上是二年级期末的语文考试,下午我把 Alex 接回家,尽量不去谈考试的事情,怕影响到明天的英语考试,只是提醒 Alex 认真看英语书。

晚饭时,Alex 问道:“爸爸,我看见隔壁 XXX 的‘艘’字写错了。”
我:“哦,艘字很简单啊,唔、、、就是一个‘舟’和‘首’嘛,‘首’就是‘首长’的‘首’。”
Alex 瞪大了眼:“啊、、、不对啊,好像不是你说的哦”
我:“我记得是‘舟’和‘首’。”
Alex:“右边的上面是‘臼’,中间一竖出头,下面是‘又’”
我:“对,应该是这样,XXX 怎么写错了。”
Alex:“她的一竖没有划出头。”
我:“哦。你知道吗,这个‘叟’也是一个字,是老大爷的意思。”
Alex:“哦?”
我:“你记得愚公移山的故事吗?”
Alex:“记得啊,你讲过的。”
我:“‘愚公’就是说这个老大爷有点糊涂,这个故事里边还有一个老大爷,叫‘智叟’,智慧的智。”
Alex:“哦、、、”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6-23 22:10 编辑 ].

TOP

回复 267#ccpaging 的帖子

   看来,那个“字根表”功能强大。.

TOP

散步和复习英语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6-23 22:17 发表 \"\"
   看来,那个“字根表”功能强大。
刚才那顿饭吃完以后,Alex 跟我说:“爸爸,我们去散步吧。”出门以后,Alex 便提出来要做一个英语单词的接龙游戏,一个单词的尾字母,接下一单词的首字母。我们俩你一词我一词,小区里边转了一大圈,回到家已经比较晚了。我对Alex说到:“快去看看英语,明天最后一场考试了。”Alex:“爸爸,我们刚才散步的时候已经复习了单词啦。”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上当”了,名曰散步,实是当了“陪练”,心中窃喜之。

字根表很重要的,一个字被拆开了,就鲜活起来,常有一段故事陪衬。从死认字,认死字,到拆字,实在是进了一大步。
Alex 的语文老师教导他们:“把‘拨’的这一画‘拔’掉,就变成了‘拔’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6-23 22:43 编辑 ].

TOP

回复 269#ccpaging 的帖子

  呵呵,情况差不多。我回到家里时,小子与他妈妈已经在体育公园逛了一大圈。英语确实没有什么好复习的,考前顶多看看单词,考试主要看平时的积累。因此,晚上人家一口气把剩下的小半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给看完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23 22:57 编辑 ].

TOP

“学习放手,让他跌倒而不去伸手扶他。”
做父母的,明知这一点但要做到却是难上加难。.

TOP

回复 267#ccpaging 的帖子

哈哈~ALEX的眼力很好哦.......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6-23 21:54 发表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活脱脱一幅中国山水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诗是流动的画,画是静止的诗,诗画本来就是一体。
让同学们枯坐桌前,一味地背诗,不如出去走走,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附件

2009228101359602.jpg (78.13 KB)

2009-6-24 11:08

2009228101359602.jpg

TOP

好帖!
比我小时看金庸武打小说还扎劲!.

TOP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儿了小三下学期学的一首唐诗。
  刚才儿子问道:是“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是“白云生处有人家”?
  hxy007对这首诗也是耳熟能详,不借思索就说:当然应该是“白云深处有人家”!
  子:不对,教研员说,课本错了,应该是“白云生处有人家”。
  呵呵,007冒汗:这个这个,好像两种都可以。但是意思有一点不同。“白云深处有人家”是什么意思?
  子:就是说有一个人家藏在白云深处。
  父:那“白云生处有人家”又是什么意思呢?
  子:“生处”是什么意思?
  父:“白云生处”就是产生云雾的地方,高山深山中就会产生云雾。
  子:这句意思说是,产生云雾的地方住着一家人。
  父:这个理解是对的。
  子:怪不得课本里画的是一户人家在深山里面,不是在天上的白云里。
  父:是呀。看来,是老爸和课文搞错了,应该是“白云生处有人家”。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25 15:5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6-25 14:38 发表 \"\"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儿了小三下学期学的一首唐诗。
  刚才儿子问道:是“白云深处有人 ...
  

如果按“白云深处”理解,“人家”似乎应该不可见。这种情况下,“人家”只是诗人以为在,是诗人的想象和延伸。
如果按“白云生处”理解,具有一种动感,也很漂亮。

不过,以我在山里的经验,云在蒸腾往上时,一般是雾,不是像炊烟那样有明显的升腾轨迹。貌似白云是热空气翻阅山岭或者上升后遇冷凝结而成的,故个人以为取“深”更为合适。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6-29 17:16 编辑 ].

TOP

〔推荐〕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

以上摘自:
http://bbs.jjol.cn/showthread.php?t=7295.

TOP

昨晚把《清明》的含义讲给儿子听,他竟然笑了,那么悲伤的事情,问他为啥笑,他说不知道就是觉得好笑.

TOP

回复 278#ccpaging 的帖子

有些我们自己都已经被误导了,孩子的成语字典我要赶紧去翻翻了.

TOP

白云生处有人家(二)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6-25 16:05 发表 \"\"
  如果按“白云深处”理解,“人家”似乎应该不可见。这种情况下,“人家”只是诗人以为在,是诗人的想象和延伸。
  如果按“白云生处”理解,具有一种动感,也很漂亮。
不  过,以我在山里的经验,云在蒸腾往上时,一般是雾,不是像炊烟那样有明显的升腾轨迹。貌似白云是热空气翻阅山岭或者上升后遇冷凝结而成的,故个人以为取“深”更为合适。
  仔细考证了一下,小杜的《山行》确实是“白云生处有人家”,而不是“白云生深处有人家”。现在的小三课本改过来了:
       
  个人认为,“白云生处有人家”是一种写实的手法,“白云生深处有人家”是一种更具想象力的虚实结合的写法。如果是李白来写这首《山行》,估计会用“白云生深处有人家”。大李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很少会老老实实写景写事,他写着写着就会有想象的成分掺杂其中。
  可是,杜牧写景抒情,尤其是写景,风格上更加接近王维,习惯于用写实的方法,将自己看到的景物白描出来,把一些看似平常的景物景色串连起来,传达一种独特的人生感受。前面提到的《山行》和《清明》是如此,他的别的写景诗也是如此。例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hxy007读高中时,有同学也特别喜欢这首诗,非要拿出来朗诵,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这家伙最喜欢把“停车坐爱枫林晚”读得怪声怪气。让人听不出他到底是在读“坐爱”还是“做爱” ,闹得好多男女同学脸红。估计杜牧的在天之灵,也被他气得半死。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5 14:07 编辑 ].

TOP

好贴慢慢看。我也是个爱给儿子看书读书的妈妈:)
学习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健康快乐 于 2009-6-10 09:57 发表 \"\"
喜欢,流泪,顶
  你的喜欢和感动,对我们就是鼓励!.

TOP

引用:
原帖由 yifan2002 于 2009-6-10 10:53 发表 \"\"
好贴啊,来不及看完,先收藏,撒花。
  呵呵,谢谢!俺喜欢花,鸡蛋也行,就怕不理我。其实,还是不潜水好。给了个评论,说点自己的经验教训,便有了更多的分享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威虎妈妈 于 2009-6-10 13:42 发表 \"\"
很欣赏楼主的快乐教育与引导方法。这也是我一直想要的模式。
好帖,献花。
很想分享你和你孩子的阅读经验。期待中.

TOP

引用:
原帖由 天天向上 于 2009-6-10 14:53 发表 \"\"
“真的”已经是一个词了(个人理解)所以不符合的地得的规律,和“好的”一样。给你送花了,真是好帖!
好的,我接受你的花儿!我真地非常感谢你的指点!.

TOP

阅读的顺序(一):从《狼王传》到《动物记》

引用:
原帖由 yciadlee 于 2009-6-11 13:09 发表 \"\"
谢谢鼓励。我们家那个“小茶杯”只接受“茶壶”慢慢地、匀速地倒入“茶水”,一旦快的话,马上溢出来。
只能期待假以时日,能有朝一日与你们站同一水平线上。
还请教一下,在读书的时候,要不要过于专研不理解的词语,果果平时在看书的时候,好像不了解的词语很影响她的阅读,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她不过于纠缠这些词语?
  看书不是目的,学到东西才是目的。果果上一年级吧,阅读中对某个词感兴趣,是可以停下来讨论的。不一定要正规地解释,可以通过造句(示范和练习),使孩子感知该词在他熟悉的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如果一本书有大量需要解释的词语,否则的话果果就不能顺利理解和阅读,那么,你就要问一问自己:这本书是不是适合孩子现在阅读?是不是应该另换一本浅显一点的读物?

  hxy007的孩子自幼喜爱动物,因此早早就为他准备了许多动物方面的书,等待他阅读。其中,加拿大博物学家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的《动物记》,是007是推崇的读物。
  西顿是个怪杰。据介绍,他长发披肩,衣衫褴褛,手持画板和笔记本,幽灵般地出没于群山之中,追寻动物的足迹,写下大量有趣的动物故事,并为这些故事绘制了几千幅插画。他一生都信奉“大自然是非常美好的事物”的观念,跟我孩子一样崇拜狼和印弟安人。他觉得狼是最聪明和神圣的动物,而印弟安人是最好的人种,因为他们和大自然相处最和谐,也最尊敬大自然。他自称“黑狼”,并终身倡导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动物记》是他的代表作,2006年新星出版社将其翻译出版,介绍给了中国读者。
  《动物记》有三本:
  (1)《动物记1:我眼中的野生动物》
  (2)《动物记2:动物英雄》
  (3)《动物记3:野兽足迹》

  前两本写动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多有凭实据,当然也加上了作者的想象,把动物英雄们的传奇故事和高贵品质写得令人无限赞叹。最后一本最为变态,西顿在里边不厌其烦地描述他见过的种种动物足迹,就像我儿子今年春节在黑龙江穿越雪谷雪山时那样对野兽的足迹着了迷。
  007读过《动物记》的第一册《我眼中的野生动物》。
                 
  其中包含九个动物故事:
  故事一 大灰狼——柯伦坡的国王
  故事二 银斑——一只乌鸦的故事
  故事三 一只棉尾兔的故事
  故事四 宾果——我的小狗的故事
  故事五 斯普林菲尔德狐狸
  故事六 领跑的野马
  故事七 乌利——一条黄狗的故事
  故事八 红颈环——顿河谷鹧鸪的故事
  故事九 小熊强尼

  007读完第一个故事就被震撼了,鲜格格地要给儿子献宝。当时儿子刚刚上小学,还不能独立阅读这种书籍。007开始施展自己历练多年的朗读本领,绘声绘色地给孩子念故事:

  柯伦坡是新墨西哥州北部的一个牧牛场。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牧草丰饶,动物成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丘陵起伏,流水潺潺。每天不知有多少条涓涓细流欢腾着涌入奔腾不息的柯伦坡河;整个地区就是以这条河流命名的。而在这里威慑四方的“国王”却是一匹老灰狼。
  这一带的墨西哥人都把老灰狼称为“狼王”——它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灰狼部落的大首领。它们在柯伦坡河流域胡作非为已经很多年了。提起它来,但凡牧羊人或牧场主都如雷贯耳。只要它带着它的那帮亲信在哪里一露面,牛群中间必定会掀起极度的恐慌,而牛主们则会一个个无比愤怒和绝望。老灰狼堪称狼群里面的巨人,而同它的个头比较起来,它的狡诈与强悍也毫不逊色。它那晚间的嗥叫可以说家喻户晓,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从群狼的声音里面辨听出来。或许一匹普通的狼在牧人的营地嗥上半夜,也顶多引起过往行人的片刻留意;然而,当老狼王发出它那惊世骇俗的低沉咆哮,过路人就会立刻发疯,准备好第二天早上查看畜群中间刚刚发生的惨重伤亡。
  老灰狼的旄下只有很少的一队人马。这一点向来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通常当一匹狼拥有像它这样的地位和权力时,就必定会招募起众多的部下。或许是目前的编制已经满足了它的野心,或许是它那残暴的脾气阻碍了队伍的扩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灰狼在它的统治后期只有五名部下。然而,这五名部下个个名声大振,部落里的大多数狼都比普通狼长得高大,尤其是部落里的二把手,简直是一匹不折不扣的巨狼。但是它在形体上还是比狼王逊色得多,也远远没有“国王”那样剽悍。狼群里除了一把手、二把手,剩下的几匹狼名气也不小。其中有一匹被墨西哥人称为布兰卡的漂亮白狼,应该是一匹母狼,很可能就是大灰狼的配偶。另外还有一匹黄狼也身手不凡,据现有的传言,它已多次为狼群捕回了羚羊。
  接下来会看到的是,牛仔和牧场主们对这群狼的了解有多么透彻。他们常常看到这些狼,更常常听到它们的嗥叫。狼群与牧牛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后者又多么恨不得早已把前者斩尽杀绝。在柯伦坡地区,要是有谁提议剥下大灰狼队伍中的哪位成员的头皮,牧场主们无不拍手称快。但是它们似乎维持着开心的日子,对一切杀狼策略都不屑一顾。狼群蔑视所有的猎人,嘲笑所有的毒药,至少五年来从未中断要柯伦坡地区的牧场主们强行“纳贡”——许多人讲都已经到了每天一头母牛的地步。因此,据此推测,狼群已经吃掉了两千多头最好的牲畜,说最好是因为它们每次都挑选最好的,这是大家最清楚不过的。
  ……


  狼王名叫“洛波”,狡猾、强悍、凶惨,无恶不作。西顿在故事中记录了人们与之斗智斗法的漫长过程。下毒、设置陷阱、埋套狼夹,全然不管用。最可气的是,狼王识破人类的诡计,还要捉弄人,故意在那些危险旁边做点记号,把猎手们气得七窍生烟。最后,还是西顿(故事中的“我”)找到狼群的死穴——狼王的小情人布兰卡喜欢搞点小特权,经常淘气地轻微地触犯狼群的规矩,脱离队伍。西顿利用这点抓捕到白狼布兰卡,进而利用布兰卡诱捕狼王洛波。狼王失去了爱人,也就失去了冷静和“理智”,最终落入西顿的圏套——在扑向布兰卡的尸体时被四只捕狼器活活夹住,拼尽全力也无法脱身。西顿和助手们把狼王套牢,带回营地,给他肉和水。可是,高傲的狼王拒绝进食。狼王并没有负重伤,但是布兰卡的死击垮了他的精神,他很快就气绝身亡……
  读着读着,就觉得西顿并不是在写一个恶棍的故事,而是在诉说一个英雄的传奇。狼王的聪明与高贵气质令人肃然起敬!儿子也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住了,007借机向他建议读完这本书。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兴冲冲读了几页就放弃了。他说:有许多生字,看不懂!
  好吧,看不懂就暂时不看,等到你看得懂了再看。
  谁知,整整一年过去了,儿子再也不碰这套书。实际上,儿子二年级已经有相当的阅读水平了,看《动物记》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一年级时受挫经历使得他再也对这套书提不起兴趣了!007真是后悔,不该急于让孩子早早地读这种书。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三年级第一学期行将结束时。去年年底,孩子过生日时,有位小朋友送给他一个礼物——《狼王传》(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年出版)。这是一本根据西顿《动物记》改编的少儿读物,包含了八个动物故事:
  狼王洛波
  春田的狐狸
  大角公羊克拉格
  唐河谷的松鸡红环
  棉尾兔豁豁
  贫民区的小猫
  塔拉克山的熊王
  野兔英雄“小战马”

             
  相对于原著《动物记》,《狼王传》的情节有所简化,特别是删去了一些细枝未节,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更重要的是,文字被改写得通俗易懂,稍微生僻的字还有注音。春节过后,儿子开始阅读这本书,并且是一口气读完。期间不停地跟007交流动物英雄们那些壮举。记得儿子曾经问过我:棉尾兔豁豁现在还活吗?007问他怎么会关心这个问题。儿子拿出书,翻到《棉尾兔豁豁》的最后一段,让007看:

  ……豁豁有了更宽广的天地,它后来长成了一只健壮的大公兔,还娶(qǔ)了一位漂亮的棕毛妻子。不用多说,豁豁夫妇将和它们的子子孙孙在这片土地上快乐地生活、繁衍……

  呵呵,儿子相信豁豁至今还活着!007没有戳穿儿子天真的想法,就让他继续这么相信下去吧!
  007只是告诉儿子:你要知道得更多的话,最好看一看西顿的原著《动物记》。
  这一回,儿子没有抵触。他找出两年前翻过的《动物记》,一鼓作气把《我眼中的野生动物》和《动物英雄》看完了。看来,孩子的阅读要安排得合理的话,还真要费一番心思。有些好书不能早读,要读也最好先读简版或少儿版。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16 01:08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什么是教育?

引用:
原帖由 cocoyangyang 于 2009-7-8 08:57 发表 \"\"
中美頂尖高中生對比令人震撼
據《看世界》報導: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邀請中美兩國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參與。其中,美國的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美國總統獎的獲得者,國內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學、清華大 ...
  好帖!已经有过许多比较,引起国人无数的震惊。遗憾的是,震惊之后我们依然故我,毫无变化。
  我们忘记了什么是教育,不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说文》里解释说:“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光“上施下效”,那只不过是“教”;“育”(教育),还必须有使人为善、教孩子做人的意图和努力。无论我们教孩子什么,只有包含了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才能称得上是“教育”。“使人为善”,是教育的本义,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英文里也有类似的区别——如果你只是teach了,那你只不过是一个teacher;如果你说你还是一个educator,那你不但要教知识和技能,还赋予所教知识和技能以意义、价值,并使之深入到孩子的心灵。education与teaching的区别,表明英语国家(乃至西方国家)的教育概念,有着中文教育概念一样的意思,也就是,教育是一项使人为善的道德事业。
  如此说来,中国其实已经没有了“教育”,只有“教”。甚至连“教”也没有多少,剩下的都是“训练(training)”。你提的这件事表明,中国的孩子受到了充分的“训练”,但没有受到“教育”。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这么惨!.

TOP

回复 77#hxy007 的帖子

不客气,把《萝卜回来了》和《恐怖星》打下来,讲给儿子听,很喜欢呢!多谢分享!.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90#hxy007 的帖子

今天又翻了一遍这个贴子。以前眇过几眼,没认真学习。
两个附件真是太好了,尤其是那个田字格,我已经打印了给儿子练字了。他的字实在是龙飞凤舞,总让老师翻了倍扣清洁分。
洒花了.

TOP

我也是茄迷,现在又要变成007迷了!007写的字根识字法让我大开眼界!佩服佩服!明年我家的也是小一生了,一定试试!请LZ继续,让我们学习!.

TOP

什么是教育?(续)

引用:
原帖由 cocoyangyang 于 2009-7-8 09:41 发表 \"\"
一直看你贴的人不会。
  那可难说。看看人家芬兰吧,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教育,让我们明白我们所作所为并不是世上的唯一选择。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萧富元



  教育已成为芬兰最成功的出口产品……
  世界前三大新闻通讯社路透社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传送给全球新闻界使用的两张照片,竟然活生生被一个13岁的芬兰中学生拆穿。
2008年8月,路透社转用俄罗斯电台影片,刊登两张俄罗斯潜艇在北极海底下插国旗的照片,住在芬兰北方小镇的少年塞罗丁看到报纸后,觉得怪怪的,于是动手找资料,确认这张潜艇照片是翻拍自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的一个片段。路透社被迫认错道歉。
这就是芬兰教育为什么能连年惊艳全球的原因:小孩会主动想、主动问、主动找答案。

  OECD评比,芬兰两届称霸

  自2000年开始,经济合作组织(OECD)每3年举办一次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称霸,解决问题和数学能力则位居第二。
  “芬兰能,为什么瑞典不能?”谈到芬兰的优异表现,瑞典教育部次长欧斯博格(Bertil Ostberg)不无感慨。尽管瑞典中学生在PISA的表现仍高于平均水平,瑞典民众显然不够满意,毕竟,芬兰30年前启动教育改革时,还是向瑞典取的经。
不光是瑞典,在教育投注最多经费的北欧国家丹麦和挪威,以及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南非等各国教育机构与领导,也跨海特聘芬兰教育专家,为他们的教育体系把脉、开药方。美国杂志《经济学家》更在2007年发文建议,欧洲领导人应暂时放下所有活动,“回芬兰的学校上课”。
  教育已经成为芬兰最成功的出口产品。

  九年义务教育,经费政府出

  绿荫盎然。这栋原本是工厂的白色建筑物,还维持干净朴实的样貌。掌舵基础教育的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教委会),就隐身在首都赫尔辛基市区这片幽静的小区里。
  20世纪70年代初期,教委会扛下芬兰独立建国后最大规模的改革重担,他们的使命是提供高质量的9年一贯义务教育,训练出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下一代。
  教委会决定采用“综合学校”的模式,让7-15岁的中小学生,不分年级,都待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在9年一贯教育中,学生课本、交通和午餐费用,全由政府负担,经费则由中央政府出资57%,地方政府分摊43%。这个决策延续30年至今,不因政党轮替而改变。

  坚持平等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当其他国家还在施行精英教育时,芬兰却反其道而行,绝不标榜精英,坚持每一个小孩公平受教,“一个也不能少”。
  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芬兰教育从平等出发。60万中小学学生,分布在4000所综合学校,平均每校约150人,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小班小校的制度有利于“无一人落后”,没有贵族和平民学校之分。翻开芬兰各种教育文宣,从不高调“快乐学习”,对他们来说,有了公平,快乐就不是问题。
  只是,北欧国家都强调平等,芬兰能以黑马之姿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用了对的策略。
  芬兰不是砸更多钱办教育,而是选择“专注”策略,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级中学和学习迟缓者身上。
  在OECD国家评比中,芬兰是运用教育资源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费最多;反观芬兰,投资在初级中学生的经费,每人平均达8200美元,在所有就学年龄中最高。

  绝不放弃学习慢的孩子

  提升学习迟缓者的学习能力,是芬兰专注策略的另一个重点。
  专门负责特殊教育的教委会顾问寇依薇拉(Pirjo Koivula)指出,教委会的目的是让“每个”小孩都具备基本能力,当学生出现短暂学习困难时,老师会立即提出矫正计划,在课堂上或是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费用由政府负担。
  芬兰有将近20%中小学生接受额外学习辅导,OECD国家平均只有6%。曾经当过特教老师的寇依薇拉边看数据边说,在老师早期介入辅导后,有轻微学习障碍的小孩都进步很快,一两个月之后,就不再需要“补救”。
  采用资源专注的策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芬兰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没有明显城乡差距。在PISA测验中,芬兰校际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5%(差距最小的是人口仅30万的冰岛)。不论是首都赫尔辛基,或是偏远北极圈的中学,测验成绩相差都不大。

  “排名”、“资优”犯大忌

  “芬兰没有坏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很好。”以培育师资闻名的约瓦斯其拉大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长瓦里亚维(Jouni Valijarvi)直言,芬兰15岁以下人口逐年减少,将资源导入需要辅导的小孩身上,可以创造最大的国家利益。
  且慢!学得快的人要怎么办?会不会是另外一种不公平?芬兰人自有他们的逻辑:“学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学,学得慢的人更需要帮忙。”
  “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芬兰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和“精英”是犯大忌,更没有“能力分班”这回事。
  28岁、在赫尔辛基大学任职的海蒂回忆,她念中小学时数学很好,但老师从来不会公开说她功课好,只是私下偷偷塞几本进阶数学让她自己看。
  最能展现教育平等价值的,是芬兰政府对移民子女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论是否有芬兰国籍,移民子女都能免费上学,政府还额外拨预算让他们学习母语,每周上两堂,为期4年。

  全球最严格的师资标准

  在专注的策略、平等的核心价值外,芬兰教改能够一路顺畅无阻至今,还必须归功于一群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自1979年开始,教委会就定调,中小学教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这几乎是全球最严苛的规定。师资教育从原本的3年,延长为5年,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除了要看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窄门。
  专研师资培育的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坎萨宁指出,芬兰师范体系的唯一任务,是培育有能力的老师,并发展必要的专业质量,以确保教师生涯能够持续进步。换句话说,在芬兰,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愿。
  “有能力学习,才有能力创新教学,教育才会不断提升。”培育无数教师的瓦里亚维比喻,在芬兰,老师是一种“最爱学习的动物”。
  芬兰老师爱学习出了名,大学暑期班开课,座中最多的是中小学老师。芬兰教育部长现在最头痛的是缺老师,好学的老师都跑去继续念博士;芬兰企业也喜欢雇用老师,跟政府抢人。据芬兰第一大报《赫尔辛基邮报》调查,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行业就是当老师;中小学教师爱民众敬重的程度,甚至超过总统和大学教授。
  芬兰老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怎么学习”。小孩问问题,老师不会直接讲出正确答案,而是给他一个方向,自己去想、去找、去学。
  挑高的天花板下,淡色木地板上,穿着各色袜子的脚丫子跑来跳去。赫尔辛基郊区小学教室里十几个小孩,华裔的Tina趴在桌上自己看书,对面的Sarka在画画,有的玩玩具、有的写作业,教英文的老师拿着颜色图卡,蹲在两个小孩前面继续比划。
  没有吵闹,也没有不耐烦,老师不必时时刻刻盯着,每个小朋友都有老师为他们量身订做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尽管门槛高,又受欢迎,教师在芬兰并非高薪工作。在OECD的调查中,不论是新进或资深者,芬兰教师平均薪资都比先进国家和欧盟平均要低,甚至比不上国民所得较芬兰低的韩国与西班牙。
  留着一把大胡子,在中学教物理已24年的史亚力届指计算,他每月收入扣税之后,大约有2000欧元,跟大学毕业生差不多。“做老师不是为了钱,是因为我们真的相信这份工作对芬兰很重要。”史亚力深信,师资即国力,老师愈好,国家就愈强大。

  强调学习,而非竞争

  严格要求师资质量,芬兰政府也相对给老师和学校最大的教学自主权。教委会和教育部每4年制定并公布核心课程纲要,其他如征聘师资、经营管理则由各校自治,举凡班级大小、课程内容、学生课表,甚至是每年上课几学期都由学校全权负责;至于要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科书,则由老师自由选择。
  芬兰中小学并没有全国一致的联合评量,学校也很少有考试;芬兰官方也不进行教师评鉴。被问到是否要考核教师表现,任职教委会长达30年的资深顾问劳卡南几乎动了气,反问:“为什么要评鉴老师?”他骄傲地说,芬兰根本没有不好的老师,每个老师都很自律,不需要打考绩。主管教育的中央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并不实施学校评鉴制度,对学校有绝对信任,再小的学校,也拥有绝对行政自主权。
赫尔辛基市内的拉托卡塔诺(Latokartano)小学,决定在校内推行不分年级上课,180个学生,每个人有自己的课表,有的人8点半上学,有的则是9点或9点半,大家放学的时间也不一样。
  学校事务的决策机关是董事会,七位董事中,有一位教师代表、一位职员代表,其他五位由家长与当地小区选出。董事会决定学校课程方针和预算使用,及聘用教师。
  拥有法学和教育双硕士学位的校长亨卡拉透露,每学期初,班级老师会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坐下来讨论小孩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评量不是根据和其他人的比较,而是看是否达成最初设定的目标。他们没有成绩单,只有学习报告。
“我们强调的是学习,不是竞争,芬兰绝对不会用竞争来刺激质量。”说得一口流得英文,亨卡拉再三强调,在芬兰,教育的目的是学习,而非竞争。
  更重要的是芬兰教育还有一笔他国难望其项背的幸运资产,那就是他们拥有一群热爱阅读的国民,芬兰人在家阅读的传统已传承400多年,是全世界最爱跟图书馆借书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17本书.根据调查,41%的芬兰中小学生最常从事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有对的策略,用了对的人.芬兰教育怎么可能不好?

  源自《海外星云》,引自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1#pid5462760

  hxy007的评论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学习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学会,并且学到更多,而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这就是芬兰“强调学习而非竞争”的道理所在。
  使教育成为促进社会流动和社会公平的平衡器,是近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追求。所以,芬兰“绝不标榜精英,坚持每个小孩公平受教”、“绝不放弃学习慢的孩子”、“排名资优犯大忌”,决不容许教育再生产社会的不平等。
  中国哪一天能够摆脱精英教育、应该训练的恶梦,我们的孩子就幸运了,中国就幸运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13 10:00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97#cocoyangyang 的帖子

  非但不介意,反而欢迎。何况,俺也是转别人的帖子。.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读图时代里爱好读书的民族和个人更有希望

  hxy007曾经感慨过: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5-11 15:48 发表 \"\"
  据说,靠近北极的国家一直有家庭阅读的传统。北国之冬,天寒地冻。在中国居民猫冬做孩子时,俄罗斯、挪威、丹麦家家户户(穷人家也是如此)各自围着火炉听人朗读各种文学作品,以打发漫长的冬季。这就是这些民族喜爱阅读、文学素养高的原因,也是这些国家盛产童话和作家的原因,也是像安徒生、高尔基这样的穷孩子能够识文断字最终成为文学家的原因。
  看来,还得特别提到芬兰,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教养的国家。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7-13 09:20 发表 \"\"
  更重要的是芬兰教育还有一笔他国难望其项背的幸运资产,那就是他们拥有一群热爱阅读的国民,芬兰人在家阅读的传统已传承400多年,是全世界最爱跟图书馆借书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17本书.根据调查,41%的芬兰中小学生最常从事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
  读图时代里,读书成了时尚人士的笑柄。有的人甚至以“我从不读书”或“我很少读书”而骄傲。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读书兴趣和能力的民族、个人,前途无量!.

TOP

发新话题